:::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農田命脈.源頭活水 隱身在土壤下的一股清流-二峰圳水利工程 小小儲蓄大大幸福.未雨綢繆的水撲滿 抗旱機制啟動.精密輪灌的嘉南良田 打造黃金廊道-水土永續利用之綠色經濟農業 老祖宗水利智慧-貢寮百年水梯田 農田水利之永續經營
分享至 line line

農田命脈.源頭活水

水質清澈的灌溉水圳,賦予農田生命

  臺灣地形東西狹窄、南北向的山脊陡峭,即便每年的降雨量都在全球的降雨均值之上,但大多的瞬間降雨都因為地形關係而急流入海,不僅水庫容易淤積泥沙,要將水留住也較為不易,因此只要一到乾燥少雨的冬季,不管是農業、工業或者是民生用水,常常都會面臨缺水危機。

  陽光、土壤、淨水是農作物生長不可或缺的三大元素,其中灌溉用水對於農業影響甚鉅,一旦其中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去影響到下游供水,廣大的農田即陷入乾旱無水的困境。在這樣的地形環境下,為了有效調配運用灌溉水資源,全臺灣共設立了17個農田水利站,負責調配在這塊土地上竄流不停的純淨活水,讓這些小雨滴從降落在這塊寶島上、匯集成流水的那一刻起,就被精確的引導到各地的良田裡,滋潤了土地,讓種子不再沉默,勇敢的破土而出;讓花苞不再含蓄,自信的在陽光底下綻放。

不同分支的灌溉水流,又各自滋潤了哪一塊良田?

  為了因應臺灣如此獨特的氣候及水文,各種解決方案及相關政策都正在積極的推動:黃金廊道的轉作政策,暫緩了雲林地區地層下陷的危機;水撲滿的架設,解決了花蓮地方的春耕缺水問題;抗旱機制的啟動,讓臺灣糧倉-嘉南平原得以挺過秋冬的旱季,除此之外,最根本的水土保持工作也有水利署及各地水利局為臺灣人民把關。

  除了現在的水利技術以外,也不妨多參考、借鏡古人的治水工法,善用伏流水的二峰圳,補足了逕流水不足的水量;貢寮百年水梯田的古老智慧,百年以來,讓農業用水從未間斷,透過這些治水的古代工法,我們看見了不同面向的農田水利。在水資源開發日益困難的情況之下,更要有效的掌控各灌溉系統水源水量,除了利用水田滲透來補充地下水資源以外,更要防止灌溉水源汙染,如此一來,才能確保水土資源永續利用,維繫農業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守護水圳愛家園

其他推薦文章
引言
苗木培育
還原我國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事實真相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濱海綠色奇蹟
畜牧業運用沼氣發電 結合農田再進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