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價值鏈上的糧食損耗與浪費 稻米蔬果防劣變 有效保存嚐新鮮 改善環境有方法 減少破損無壞蛋 快速冷凍保鮮美 副產品利用零浪費 豬牛管理有方法 減少無謂的損失 食物不浪費 給最需要的人
分享至 line line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簡稱FAO)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高達91億,屆時糧食產量必須提高70%才能因應未來糧食需求,其中穀物年產量需要從21億噸增至約30億噸,肉類則從2億噸增長至4.7億噸(FAO, 2009)。此外,依據APEC 2020的糧食安全路徑圖(APEC Food Security Road Map toward 2020)之預測,未來人口增長與都市化程度的深化,將會導致在耕地、淡水資源等自然資源方面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目前全球約有20億營養不良人口,因此提升糧食供應效率極為重要,關鍵則在於降低生產價值鏈中的收穫後損失。

 糧食生產從收成時的處理、包裝、儲運、加工、市場行銷到最後消費者購買,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造成食物損耗與浪費。 所謂的糧食損失與浪費係指從糧食收成時的處理、包裝、儲運、加工、市場行銷、及食物準備,到最後由消費者購買食用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耗損或浪費的糧食。根據FAO的估算,全球每年約有13億噸的食物從採收後到消費的過程中造成浪費,大約佔糧食使用量的三分之一。有鑑於此,2014年APEC在糧食安全部長會議通過「APEC邁向2020糧食安全路徑圖」(APEC Food Security Roadmap Towards 2020),制定2020年降低亞太區域糧損 10% 的目標,並建立APEC會員體之間優良溝通管道及合作關係,以進行農業相關之技術、資訊、與政策的交流,進而達到糧食安全政策目標。此外,聯合國於2015年亦通過「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欲在2030年前達到降低50%的人均零售與消費者層面之糧損。

2018 APEC會議倡議「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之糧食損失」

  在亞太地區,伴隨著人口成長以及中產階級崛起等轉變,糧食供應鏈的品質及安全備受各界重視。自2010年起,APEC開始舉辦許多降低糧損相關活動,並在2010年第1屆APEC糧食部長會議中,通過62項糧食安全行動計畫,其中6項為我國提出之倡議,並積極扮演先行的角色。2012年第2屆糧食部長會議通過制定食品市場規範、加強食安等五大主軸;同時我國於該年在APEC倡議「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之糧食損失」五年期計畫,並於2013年獲得會員體之決議通過。2014年第3屆糧食部長會議中,APEC將改善採收後處理降低糧損與加強區域合作納為三大主軸之一,亦將我國多年期計畫納入北京宣言第15段,以肯定我國推動糧食安全方面之努力。2016年第4屆糧食部長會議亦持續強調降低糧損對於亞太糧食安全基礎建設投資及邁向2020永續糧食系統之重要性。

  我國主導的多年期計畫共分為三階段來執行,第一階段主要建立專家網絡及舉辦以穀類、蔬果、漁畜、消費供應鏈為主軸之降低糧損能力建構研討會;第二階段則是建立評估糧損之共通方法論以及降低糧損工具箱,同時透過建置APEC-FLOWS網站來分享資料庫與工具箱資訊,並彙整APEC區域降低糧損之最佳範例。第三階段則針對現行計畫達到APEC 2020年減少10%食物浪費進行量化評估,並盤點公部門降低糧損之公共政策與來自民間(包括企業、社團組織)的創新實踐行動,進而從法規制度面探討如何推展公私部門之間的伙伴關係,並在2018年6月在臺北舉辦APEC高階政策對話會議,提出APEC糧損評估手冊與行動方案建議,供各會員體參考應用。

  我國除了積極執行APEC多年期計畫外,產官學部門也同步展開許多在地的行動。民間企業多半從節省成本或社會責任的角度來降低糧損與浪費,例如臺灣麥當勞在2017年的能力建構研討會,分享該公司如何透過精簡烹調程序成功減少餐廳30%的浪費,並與經銷商合作建立一個全面減少浪費及回收的計畫,經由需求分析及預測減少庫存與過度採購,更使廚房廢油百分之百轉化為生質柴油再利用。許多民間團體與慈善機構則從惜物助人或環保公益之角度來減少損耗,例如我國食物銀行聯合會與各大超市以及縣市政府合作,將即期或剩餘食物製作成便當,供應社福團體與弱勢家庭,至今已製作約1,400萬個便當供需要人士。主婦聯盟藉由共同購買、綠色消費、友善環境的模式,進而惠及農友與加工生產者,並於2014年推出「每週一籃菜」活動,至今已節省約8.1噸的穀食糧損。

  從蔬果栽種開始即需要注重果園管理,降低病蟲害所帶來的損失。學研單位以開發新工具或輔導農漁民與供應鏈合作為主,多半已實際應用在產業上並有具體成果與APEC會員體分享。以蔬果產業為例,中興大學提供溫湯處理法減少木瓜糧損、臺灣大學提供優化之芒果果園管理措施以提升芒果產量及降低蟲害等案例。以漁畜部門為例,海洋大學曾分享輔導吳郭魚之全魚利用以及減少捕撈產生壓力之成果、嘉義大學分享如何以急速冷凍來減少儲存損耗、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分享如何減少鴨蛋於生產與儲存至加工階段的損失、中興大學提供透過去除緊迫基因以增加豬隻產量等。

  在政府政策方面,我國農糧署補助鄉鎮農會與產銷合作社投資乾燥與低溫儲藏設備,以帶動農作物採收後處理技術之發展,並於2018年起配合行政院及衛福部即期商品處理機制,協助媒合食物銀行與農漁產業團體,以就近免費供應周邊弱勢團體或慈善單位運用。漁政單位為減少浪費或補獲非目標物種,並配合國際區域性漁業組織實施有關減少混獲、全魚使用、副產品加工、活體魚釋放並記錄、魚具使用限制、配額管控、打擊非法漁業降低對糧食安全之危害等措施,亦由科學家執行資源評估等計畫,訂定國內法規及執行相關管理措施來減少食物浪費,並創造副產品的價值,增進漁民收益。

  綜整全述,伴隨全球人口增長,糧食安全與降低糧損議題不僅備受國際矚目,我國更致力於實施降低糧損相關措施與提升APEC各會員國於降低糧損之能力建構。未來我國更將持續朝向建構APEC降低糧損之資料庫與通報系統為目標,協助檢視各方的努力與分享科技進步的成果,避免讓過高的標準成為減少食物浪費的敵人,也讓企業可使用具有彈性的框架來提供資料與在地經驗,以達成自我管理之目標,並為我國與亞太地區的糧食安全作出具體之貢獻。

 

深入閱讀

 

審稿專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 張靜貞博士

圖片來源:臺灣農業故事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其他推薦文章
森林優生學
還原我國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事實真相
臺灣的大地 不太健康
畜牧業運用沼氣發電 結合農田再進級
濱海綠色奇蹟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