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GIS地理資訊技術在農業領域上的應用成果 空拍臺灣 農林航空測量 農業航空攝影~一萬英呎的視界 農業的水脈~農田水利灌溉資訊應用 GIS面面觀
分享至 line line

農業的水脈~農田水利灌溉資訊應用

自古到今,水圳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圖為三星鄉大隱村的埔林圳 當你在鄉間漫步,腳邊的溝渠總傳來淙淙水聲,在你眼裡它們可能只是平凡的小水溝,但卻代表灌溉管理者的費心安排。很難想像,在小小的台灣島上,分布有 1,945 條灌溉水圳,總長度達 4 萬 7 千多公里,比萬里長城( 2.1 萬公里)還長,繞地球一周( 4 萬公里 )也綽綽有餘,默默孕育著台灣農業的生命力。身為管理者的農田水利會除了維護設施、埤池圳路綠美化、生態工程等養護工作,更累積了灌溉設施分布圖、用水狀況及降雨量等基本資訊,只是由於年代久遠,歷年來書面資料數量龐大、保存不易且不利於使用,不過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這些重要數據除了被重新建置使用,現更結合 GIS 技術,整合為「灌溉管理情勢資料庫」。

開發及應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民國 95 年起委託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建置灌溉管理情勢資料庫,運用現代化的電腦與網路技術,建立農田水利重要情資,更開發資料加值分析功能,以輔助資料管理與運用,提升產、官、學界對農業用水的掌握及應用性,進一步提升灌溉用水的管理效率。經過 6 年的努力,目前資料庫的建置和運用已有豐碩的成果。

◎資料蒐集流程

各農田水利會工作站與埤圳分布統計圖 灌溉管理相關資料的範圍相當廣,除數值及文字資料,尚包含空間資訊的圖形資料,全台農田水利會共有 200 多個工作站、具取水紀錄的埤圳共計 1,000 餘條,為提升資料建置速度與正確性,並減少傳統人力工作量,在資料建置上規劃有完善之更新機制。

◎資料庫系統功能建構

 為使資料庫功能可配合業務單位特性及使用者需求,同時考量現階段的資料分布及可取得性,使資料庫的基本資料足供各項查詢與加值分析所需,更廣納灌溉管理相關資訊,除致力於蒐集並建置歷史資料,也同步規劃定常性更新機制。

 

1.計畫及實際用水量資料之建置

 除灌區埤圳基本資料,各農田水利會灌溉計畫與實際取用水量紀錄,也是灌溉管理最重要的基本資料之一。農委會為充分掌握灌溉管理情勢,歷年皆請各農田水利會定期提報每期作之灌溉計畫與實際取水量紀錄。只是礙於空間與人力的限制,致使書面資料管理與保存不易,造成相關用水量資料統計分析應用時,需將書面資料進行建檔、比對及編排後,才能進行統計與分析,既費時又費力。為利使用者能迅速取得資料,資料庫便以各農田水利會歷年計畫與實際用水量紀錄建置為首要工作,並規劃多樣化查詢、比較及輸出功能供使用者選擇。灌溉管理情勢資料庫查詢與展現功能綜整

2.降雨量資料管理系統

 而為進一步提供即時且準確的雨量資料,更建置每日雨量線上填報功能,以便農田水利會降雨資料管理工作的推動、填報與查詢。此外,水資源管理決策及水文分析的進行,也皆需要長時間的雨量資料,才能有較高的準確度。

3.灌溉管理圖形化資訊

 建置各農田水利會事業區域圖資,可協助瞭解各灌區內重要埤圳與水源分布,及各工作站位置、所轄面積、引用水源與灌溉埤圳等圖形化資訊,以利於灌溉管理相關業務時,充分掌握各農田水利會灌溉系統資訊。 降雨量資料管理系統

4.灌溉管理情勢資料加值分析

 透過資料庫及網路不僅能管理大量資訊、提供無遠弗屆的資料流通服務,更可以這些豐富的資料為基礎,發展各項資料加值分析功能,以進一步強化資料應用之價值。

灌溉管理情勢資料庫之擴充與發展

 資料的建置、管理及後續加值運用服務的資訊化和網路化,向來為電子化政府的施政方針。近年來,農委會在灌溉管理情勢分析結合資訊管理技術上不遺餘力,大幅提升灌溉管理資料的充足性、準確性及時效性,使資料庫資料更完整且及時、應用層面更廣泛、功能價值也更多元。

◎資料更新維護與交換功能擴充

 在提升資料準確度與即時性上,資料庫開發線上資料填報機制,以便填報與維護資料,並進行資料自動檢核,以求資料的正確性;此外,考量各農田水利會的規模型態、天然條件、水源供給及耕作方式等差異性大,所定常提報的灌溉計畫和實際用水量資料格式也多有不同,因此研析各類符合使用者填寫的報表格式,以供下載填報,大幅增進資料更新維護的便利性。

◎整合地理資訊系統,提升業務效能

 農委會近年來陸續輔導宜蘭、花蓮、台東、南投、嘉南、雲林等農田水利會,應用 GIS 相關技術完成灌溉圖籍資料庫建置。將此技術運用在農田水利設施維護管理、灌溉水質管理,提升管理的精準度,並大幅降低管理人力需求。現階段地理資訊系統技術日趨成熟,軟、硬體成本快速下滑,近年各級政府部門對地理資訊之投入,使得發展 GIS 圖資相對較容易取得,有效提升農田水利會業務的經營效率。爰此,未來灌溉管理情勢資料庫可逐步建構地理資訊系統管理平台的可行性,整合各地灌區圖資,以提升系統之應用價值。

結論與展望

 自動化、資訊化及網路化為當前農田水利現代化的具體發展方向,灌溉管理資料庫可發揮查詢便利、趨勢分析的特性,亦擴大資料交換,充分發揮價值。同時,運用線上即時填報、上傳及自動交換功能,透過整合性網路平台管理,將可簡化資料統計的繁瑣流程,不僅可即時掌握農業用水情勢,並可改善資料取得不易、重複建置等問題。隨著資料陸續匯入之際,各項基本數據漸臻完整,可開發的加值分析面向則更加多元,以提供決策單位使用。此外,更結合最新的資通訊技術,擴充成為具空間特性的資訊系統,及符合時宜的電子化管理制度,提升農田水利業務執行效率與目標。

(撰文彙整/編輯部;圖文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提供)

其他推薦文章
麻油製程不簡單,本土生產更心安
返璞歸真,誓言讓臺灣糧食自足的張智傑
農業資通訊面面觀
國際行銷不遑多讓 養蘭高手吳烈光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
水果甜不甜?非破壞水果糖度檢測技術一「眼」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