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保種育種 生物資源都是寶 保護希望之苗的國家作物種原中心 森林基因永保存,花粉、種子、母樹都是寶 臺灣畜產種原中心 禽畜保種育種安全重鎮 打造四海為家的水產生物種原庫 植物種苗產業商機大 高科技選種育種 創造畜產業競爭力 動植物品種也要智慧財產權保護 延伸閱讀
分享至 line line

保種育種 生物資源都是寶

國家作物種原中心   古早味的農產品逐漸和野生動植物一樣,隨著農業科技育種改良技術的革新,似乎慢慢從我們身邊消失了。許多看似不可口、產量不高的舊品種為什麼還要保存他們呢?

 國內農業研究機構每年不斷發表的新品種,怎樣才能讓農人栽植的農作物和漁畜產品減少用藥就能獲得健康的收成呢?

 不管是農作物種原庫、畜產種原庫,水產生物或是林木種原庫,這些默默保存了成千上萬台灣生物品種的機構,都像是現代的諾亞方舟,保護了我們賴以維生的糧食與生態最需要的生物資源。

 農業上所栽培的物種,原來都是野生的,一般稱為原生族群。種原庫就是蒐集這些重要的物種資源包括原生族群的個體或精、卵、細胞株、 DNA 等集中保存,作為育種和生物科技材料的百寶箱。需要時就可以隨時取出加以運用培育出新品種,以符合時代所需的營養品質要求和新的消費經營方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早在民國 76 年即著手規劃建立種原庫,以保存台灣重要生物資源。生物保種的有兩大方式,一個是就地保育 (in situ conservation) ,另一個就是收集物種,集中保存的異地保育 (ex situ conservation) 。種原庫就是異地保育,適合施用於所有物種,包括本地的物種或是本土改良的品種以及從國外引進的生物種類和品系。

 天天都需要健康農產品的我們,以生態永續的觀點,來看看農業機構所建造的種原庫,以及這些種原資源所創造出來的農產業。

其他推薦文章
逐花而居的遊牧民族
GIS地理資訊技術在農業領域上的應用成果
多人同心,其利斷金 細數農業界最高「農」耀
國際行銷不遑多讓 養蘭高手吳烈光
返璞歸真,誓言讓臺灣糧食自足的張智傑
水果甜不甜?非破壞水果糖度檢測技術一「眼」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