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氣候變遷 農民總動員 地球暖化 農業影響有多大? 糧食生產自給安全 還原我國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事實真相 森林保育碳匯活路 漁業資源永續經營 延伸閱讀 用環保賺進第一桶綠金
森林保育碳匯活路
- 發布日期:
- 99-07-26
在節能減碳聲浪下,各種農產業想盡辦法節能節水,以減少溫室氣體為目標,唯獨林業一枝獨秀,森林,可是人類消除溫室效應最大的利器,因為,各種產業都可能排放,只有靠森林把碳吸收、固定回生態系,成為人類的活路。
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為 39.52 億公頃,占陸地面積的 30% ,但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 (IPCC)2007 年報告指出, 2000-2005 年間,森林毀滅每年約 1290 萬公頃,人類把森林變成了農田、開發成都市。導致 40 年的光景,全球森林減少了 1.6 億公頃,人類,把大自然的肺臟一點一滴的割除中。森林能吸存二氧化碳,減緩地球暖化,同時具有調節氣溫、涵養水源。樹木生長會不斷把游離的碳和氮固定住,沒有森林,地表輻射增加,溫室效應更形劇烈。裸露的土壤在極端氣候下流失,森林更加脆弱化,進而造成碳吸存的減碳功能下降,生態系破壞,更多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
在「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中,屏東科技大學陳朝圳教授引言說明氣候變遷對台灣森林及山坡地的衝擊程度。根據未來百年的預測,溫度升高,將造成低海拔的動植物族群往高海拔棲地移動,造成原來高海拔山區生物的生存威脅。
根據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 (TaibNET) 的統計,在已知的本土物種 15,218 種生物中,名列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育類名錄的 184 種動植物,和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列入的 5 種珍稀植物,都可能受氣候變遷影響而滅絕。
因此,要避免生物滅絕,最重要的是棲地的保護與復育,維持生物的多樣化。一方面,強化森林的健康及降低脆弱性,規劃管制措施來解除生態系遭受干擾的壓力,還要避免外來種的入侵。建立有效的指標,並對於林地進行長期監測,收集與整合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的資料,建立氣候衝擊的情境模式,以及評估風險與脆弱性,進而擬定調適策略。
對於已經劣化的生態系,也要加以復育挽救,例如污染的農田、魚塭、鹽漬地、崩坍地、地層下陷地區等。
除了上述的森林生態必須保育,在增加造林方面,林業單位保存優良的種原及調適苗木管理技術,建立抗逆境樹種資料庫,推廣對國內環境友善的木材生產、林份更新、收穫作業模式。
面對國際施行保育政策後減少木材出口量,及國際木材市場採行森林認證,將造成我國林產加工品原料來源不足的問題。專家更提出,應逐步提高木材自給率,輔導成立木竹業產銷合作社,整合林產原料供給鏈及研發生產有地方特色的國產環保林產品,推動優質綠色消費。因此,與木竹產業相關的業者,可從生產技術及設備節能效率著手,使得產品符合國際森林認證、國內綠建材標章等環保之林產加工品,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推薦閱讀: CAS 台灣優良林產品
-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