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好好吃飯 從小教起 認識食材有方法 地產地消最安心 營養午餐吃有機蔬菜 查詢系統讓家長放心 結合各界資源 食農教育更全面 推動食農教育的一百種做法 領先一步的食育小學堂 溫柔的飲食革命,幸福農莊建構的幸福餐桌 食農趣
推動食農教育的一百種做法
- 發布日期:
- 103-05-20
「看種子一天天成長,不禁讓我想起自己是不是也跟大豆一起成長?」新北市柑園國中七年級學生彭筵融說。學校開闢農園,讓學生實際參與農事,讓他「接觸原本根本就不會想像到的東西,已經打破原本的上課模式了!」
包括柑園國中在內,全台有近五十所國中小參與「咱糧學堂」計畫,這是由喜願麵包坊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合作的校園種小麥計畫。這項計畫進行三年多來,鼓勵學校在校內開闢農園,讓學生自己種小麥、大豆、芝麻、蕎麥,親身參與農事。
在台灣的中小學校園內,不少教師有心推廣食農教育,不過往往因為對農業知識、技術的不熟悉而卻步,因此有外部資源的協助便成了食農教育能否上路的關鍵。
食農教育,也可以親師合作
位於屏東的大明國小鳳明分班,透過該校教師朱玉璽的穿針引線,促成屏東環境保護聯盟、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生態中心以及學校附近農場共同推動該校的食農教育。
「大明國小鳳明分班附近都是農田、果樹,若連我們這裡這麼有條件的地方都不發展食農教育,還要帶孩子去哪裡接觸、學習農業呢?」大明國小鳳明分班教師朱玉璽,提出了他對農村議題的第一線觀察。
朱玉璽認為,食農教育不能只有學校在推,還要把農友、民間團體找進來,因此教導孩子農事的農友們,多半身兼農友與家長的身分,例如插秧活動的場所,就在學校附近的鳳明農場進行,農場負責人王家財的三個小孩都就讀大明國小。
王家財年近四十,是竹田鄉當地的中壯輩農友,他剛開始走友善環境的耕種法時,常被老一輩的農友質疑。不過他仍然堅持以少用農藥、少用化肥的方式種稻,嘗試走友善環境的耕作之路,「自己種的作物,要能給自己的小孩、親朋好友吃」。王家財這位家長與大明國小想推廣食農教育的理念非常相近,親師雙方一拍即合,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
社區、學校協力 設計食農桌遊超有趣
推動食農教育的場所,其實也不一定非得在田間,有時「紙上談兵」也是不錯的選擇。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便結合公部門、社區、學校的資源,推出食農社區大遊歷、食安大王跳棋這兩款桌上遊戲,讓小孩在桌遊中認識食物、農業與農村的價值。
策劃桌遊的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工作人員李昌諭說,桌遊的元素都是來自在地社區特色、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識,「希望透過桌遊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
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去年獲得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的補助,進行「台東南迴地區農村特色結合食農教育營造計畫」。這項計畫與六個社區互動密切,因此李昌諭與工作伙伴便發想能否設計一套介紹這六個社區的「食農地圖」,但又不想只是一般的地圖,因此逐漸發展出「食農社區大遊歷」的桌遊構想。
另一款桌遊「食安大王跳棋」,與一般跳棋玩法相同,不過在棋子、棋盤的設計上,則搭配「飲食紅綠燈」的概念,紅燈食物少吃、黃燈食物適量、綠燈食物健康。
這兩款桌遊設計完成後,也融入綠食育課程。去年九月,大王社區大王國小五年級學生,運用綜合課程時間,上了五週的綠食育課程,有課堂教學,例如「飲食紅綠燈」介紹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時,便搭配桌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致。
一試再試 新做法就會冒出來
不少學校在推動食農教育時,發現一試再試後,就探索出新的做法了。台中市南屯區黎明國小原先與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合作,在校內進行系列綠食育課程,包括繪本、話劇、演講、煮飯和種菜,後來校長與教師們進一步發展出小農夫社團,打算長期深耕食農教育。
主婦聯盟與黎明國小合作的開端是,主婦聯盟派出講師為學生介紹《阿平的菜單》、《班級愛漢堡》、《爺爺的有機麵包》與《好一個瓜啊!》這四本綠繪本,透過繪本的情境,讓學生接觸零食中的食品添加物內容、有機食材等知識。接著舉辦「綠食育小廚師體驗營」,讓小孩有實作的機會,不但要認識食材,還要動手學種菜、煮午餐。
與主婦聯盟合作後,讓黎明國小校長陳華誕激發出許多構想,她認為,一開始合作的確是主婦聯盟負責規劃課程,但是經過一年的學習後,學校將規劃成立「小農夫社團」,以生產期較短的兩、三種作物為主,實際走一趟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例如種蘿蔔,收成後帶學生做菜頭粿,種茼蒿等蔬菜,收成後煮一餐青菜火鍋,而在作物生長期間,就邀請講師來為學生上課。
「小農夫社團可能學期初要種菜很辛苦,期中要上課很知性,但是,學期末一定就是煮來吃啦!」 陳華誕校長精簡說明了小農夫社團的整個流程。
身土不二的理念 讓食農教育充滿無限可能
一個理念,可以用一百種方式來呈現。找方法其實並不難,難的是能不能回答「為什麼要推動食農教育?」長期推動食農教育的國小校長吳柚,之前在新竹縣湖口鄉的和興國小推動校園營養午餐改革,與附近的三所國小結盟,聯合採購,一起吃有機午餐。去年她調到新竹縣新豐鄉埔和國小,還是持續推動食農教育,前陣子的兒童節活動,她以「紅豆餅」為媒介,在校內進行了一場邊吃邊學的小型食農課。
不論到哪裡,吳柚都懷著身土不二的信念,推動食農教育。為什麼要做食農教育? 這個問題她可能被問過一百次以上了吧,但她總是懷著初心一再回答:「為了實踐環保、支持有機小農、善待土地和孩子們的健康與未來,也為了回報大地之母過往福蔭之恩。」
【撰文、攝影∕馬富宏】
-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