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水噹噹的臺灣水 利用倒虹吸管原理送水的白冷圳 地下集水廊道328公尺長的二峰圳 美濃人最自豪的獅子頭圳 八堡圳:臺灣第一個水利工程師施世榜 清代臺灣南部最大水圳 曹公圳 閃閃發光的鏡子 桃園埤塘 源遠流長 臺灣農田水利圳路史 水圳綠美化
水圳綠美化
- 發布日期:
- 98-09-23
古早古早以前,水圳都是土溝,兩旁長滿了草、樹或竹子,水圳充滿了綠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處長蔡明華說,土溝兩邊的土堤容易崩塌,所以後來就用現代化工程材料及技術予以強化,變成混凝土造的U型溝,混凝土上當然就無法種東西,所以水圳就變成光秃秃的了。
土溝改U型溝 水路變寬廣
過去的土溝,斷面通常是梯形,所以通過同樣的流量,土溝所需用地必須較寬,而混凝土U型溝就可以縮小用地,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將土溝改為混凝土U型溝後,其兩旁就會 有多出來的空地可以利用,蔡處長說,早期的設計將U型溝略移一側,而將省下之土地放在另一側,讓巡水道路能有拓寬的空間。
巡水人員雖然有了好走的路,但水圳岸邊空間大了,就開始出現了後遺症,有人占地耕作,通常都是種菜,有人把它當成廢棄物丟棄場,一些垃圾堆在岸邊,光秃秃的水圳變成癩痢頭了。
水利會的幹部在這段時間很多人到過日本考察,發現日本水路兩旁的綠化工作做得很棒,有人就想到,如果台灣的水圳也這麼做,那癩痢頭現象就可以消除了。
「宜蘭水利會最先做。」蔡處長說:「政府以前並沒有要求水利會這麼做,宜蘭水利會是自發性的去做。農委會推動圳路綠美化係從民國90年起,要求各農田水利會對流經都市、社區之灌溉水路優先推動。」水圳的綠美化工作,並不只是種種草、種種樹而已,種完後還要維護保養,年年都要有一筆可觀的維護費用,但宜蘭多雨,使得草樹都容易存活,維護費用相對就少很多。
水圳綠美化好處多
宜蘭水利會在做了綠美化後,水圳的景觀完全改觀,各地水利會紛紛來取經,也都開始做綠美化的工作。水圳綠美化後,癩痢頭真的不見了,「有綠美化的地方,附近居民都很高興,也很珍惜。」蔡處長說:「綠美化後使得水路鄰近的房價攀高,也給他們多一個休閒活動空間。」所以,他們自己不會丟垃圾,也會自動維護環境的乾淨。
有些沒有做綠美化的社區看到這樣,就會要求水利會也把他們那一段做起來,並且承諾水利會做了,社區自己來守望這一段水圳。「水圳是個很棒的休閒旅遊地點。」蔡處長表示:「要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水圳絕對要去走一走。」
各地農田水利會已有很多水圳現在都已是觀光景點,例如宜蘭的柯林湧泉圳、充館圳、七星圳、美濃的獅子頭圳、台中的五福圳、新社的白冷圳、台東的卑南圳、關山大圳、鹿野大圳、花蓮的吉安圳等,都吸引不少觀光客。農委會有編印「灌溉埤圳綠美化」輯,收錄台灣各地農田水利會之灌溉埤圳綠美化景點介紹,共44處,均是觀光休憩的好去處。
「希望旅遊界能推動一些水圳的知性之旅。」蔡處長說:「訓練一些解說員出來,讓遊客從一趟水圳之旅中,能一窺農業發展的歷史。」
-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