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從產地到餐「豬」,豬肉的小旅行 豬排泄物處理好,污染防治沒煩惱 數據分析看趨勢,豬隻統計知多少 國產種豬品質提升-種豬產業輔導措施 品牌豬肉發光發熱,高品質掛保證 豬農團結力量大,增強市場競爭力
分享至 line line

從產地到餐「豬」,豬肉的小旅行

很多施打瘦肉精或是抗生素的養豬場,通常5或6個月就收成;但不用藥的豬隻成熟都需要210天左右,如此一來成本雖較高,卻能產出真正安心的肉品

  毛豬養到6、7個月大時,便從養殖場送往肉品市場拍賣,拍賣前先由獸醫檢查是否有明顯咳嗽、流鼻水、嘔吐下痢、口蹄水泡、皮膚病等臨床症狀,確認健康無虞後,才能進行拍賣程序,幾個牧場送來的豬隻,隨著柵欄一開一合,一頭一頭的豬隻依序出場,參與拍賣的肉商個個睜大眼睛,觀察豬的體型與行動步伐,在短短的10秒鐘內就要出價競標,以最高價來決定這頭豬的買主是誰。

  白天被買下的豬隻,先送往繫留場等待晚上屠宰,到了晚上10點左右才在肉品市場附設屠宰場進行屠宰,屠宰場獸醫會再次檢查肉品是否有寄生蟲、膿包,並翻看內臟確認有無病變,一切都沒問題後,屠宰場才依照盤商需求,將肩胛、背脊、腹脅、小里肌、後腿等5大部位做大分切,這時大多已半夜1-2點了。每個階段所需的營養不同,飼料的成分也有所差異,如幼兒期要增加蛋白與維生素,成年期要多攝取益生菌、乳酸菌、礦物質、維生素、酵素及有機酸等,讓豬隻在優質的飼料中攝取足夠的營養,加上乾淨的環境,自然減少生病狀況

  分切後的大塊豬肉,有些被肉品加工業者買走,有些進入大通路的分切場,處理後冷藏或冷凍出貨,有些則由盤商趕著清晨時分送往傳統市場,讓剛開市的豬肉攤商把握時間進行更小的梅花肉、五花肉、肋排等部位肉進行分切,這時已大致天亮了,就等這開店販賣等候客戶上門,7-8點市場裡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又一個顧客上門,指定買肉片、切肉絲、要絞肉,這趟豬肉小旅行,往往只發生在短短24小時內。

豬舍非常乾淨,每隻豬都非常活潑,在豬隻幼年期會隨時點有保溫燈,深怕豬隻受涼

  根據調查,臺灣毛豬產值在民國74年產值就高達500億元以上,隔年開始超過稻米,成為農畜產品單項產值的冠軍,在86年口蹄疫未發生期間曾一度還上升至800多億元,後來因為口蹄疫價格暴跌、出口量大減,近年又有瘦肉精、國際穀物價格上漲等影響,導致養豬戶與豬隻數量都減少,但養豬戶仍有9,500多戶,毛豬頭數約6百多萬頭,產值依舊可觀。

  臺灣養豬業集中於中南部縣市,消費地則以北部為主,故有南豬北運的情形,如同國內蔬果運銷形式,民國77年起養豬業也開始採取共同運銷模式,小型養豬農民組成一個經濟運銷單位,以提高運輸效益,目前約有五成八的毛豬市場總交易量來自共同運銷的成果。

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加工廠,工作人員隨時都穿戴整齊,杜絕肉品遭受污染的狀況發生

  因為共同運銷的規模夠大,可以配合市場需要計劃出豬、調配豬隻,農民將豬交給共同運銷單位,隔日就能收到賣豬所得,過程十分方便且公開,讓農民更能專心養豬,而農民也會互相要求品質,提高共同運銷品牌的可見度。

  由於臺灣有半數豬隻進入只看外表決定價格的拍賣市場,不用抗生素、努力做安全驗證的農戶,無法得到合理售價。即便臺灣推動CAS多年,希望解決藥物殘留文題,但受限於豬隻拍賣時,肉商會一次買下3、4家牧場的豬,來源混雜的情況下,很難做到嚴格把關。

  不過近年產銷履歷的溯源已廣為民眾接受,在食安問題頻傳之際,牧場與屠宰場等紀錄透明化,能提升消費的信任。

請以手機掃描肉品包裝上的產銷履歷Qrcode貼紙,可立即追溯肉品來源、飼養狀況、屠宰狀況、是否經獸醫檢查合格、包裝方式等所有產品製程資訊

  一份豬肉要擁有完整的生產履歷並不容易,若是只有養豬場通過生產履歷驗證,經由農業科技研究院、中央畜產會等第三方公正單位依照農委會法規進行稽查,也只是取得入場券,接下來還必須持續上網登陸飼育資料,並與同樣有產銷履歷驗證的屠宰場合作,優先屠宰,確保肉源未混雜,這份豬肉才能算是擁有真正完整的產銷履歷追溯資料,最重要的是產品一定要有工具讓消費者可以追溯所有的過程。

  建立產銷履歷的過程耗時費力,卻能提高豬肉品質與安全性,希望消費者能一同支持,讓臺灣豬農養好豬,將一份好豬肉送到每一個家庭的餐桌。

其他推薦文章
在地消費‧農夫市集
提升糧食自給率 全民動起來
吃水果,拜樹頭
別將農藥吃進肚
從產地到餐「豬」,豬肉的小旅行
聰明買健康吃 安全農產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