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 何謂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三寶—金線連 林下經濟三寶—段木香菇/木耳 林下經濟三寶—森林蜂產品 林下經濟的展望與未來
分享至 line line

林下經濟的展望與未來

山村是里山倡議重要基礎。  避開喧嘩煩擾的都市塵囂,走入山林享受片刻沁涼心肺的芬多精,療癒煩亂的都市思緒,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難得的舒心時刻。山村居民在落實生物多樣性的里山倡議同時,運用森林中獨特的生態服務價值,生產在地無汙染天然食材,發展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再結合當地傳統文化與隨四時變化無窮的生態系,帶領訪客來趟前所未有的生態體驗。活用森林生態所帶來的效益,打造出親林、親土的療癒場所,對日漸沒落的山村創造出新的綠色經濟與就業機會,永續林業可以為山村社區帶來的最大價值。

 

臺灣林業政策的變革

  臺灣林業有著不同的時代任務和經營方式,初期由日人以殖民地的態度開採臺灣森林資源;光復初期,政府財政拮据,森林砍伐是支持臺灣財經局勢的主要財源。隨後為經濟發展狂飆,超量伐木及為提高林地生產,造林栽植針、闊葉樹純林,留下生態保育及國土保安的爭議。1976年行政院通過 「臺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以國土保安為重,不以開發森林為財源,可謂生態林業時期的開始。1989年改為「臺灣森林經營管理方案」,並於1992年起全面禁伐天然林。

維護森林資源的同時,也會影響經濟發產。  林業政策的更迭,維護了珍貴的森林資源,但同時也中斷了蓬勃發展的木材產業鏈。原本因森林資源開發所發展出來的山村因缺乏就業機會致人口外流。由於缺乏經濟支持,及至今日山村日益沒落,人口老化,私有林經營在政府的獎勵支持下,仍意興闌珊,缺乏經濟誘因而日漸荒廢。

  由於木材產業鏈中斷,木材生產成本墊高,加上材價低迷,部分私有林主在經營過程中,除了政府獎勵補助外,無法從所經營的森林中獲取短期收益來維持日常生活。因此常有違規或超限土地利用,或不當伐採林木等情事發生。無形中危害森林資源及造成水土安全問題,也造成林業主管部門的困擾與民怨。

  2010年日本名古屋舉辦之聯合國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提出里山倡議,利用傳統的農業地景進行生產,提供當地居民日常所需及活動。山村即為里山重要基礎,為活化里山經濟與活動,山村周邊廣大的私有林除了國土保安、水源涵養、木材生產等永續發展之外,也需要短期收益維持林主日常生活所需。2016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展開了「林下經濟永續經營可行性之研究」計畫, 在農委會的政策支持下提出了可行性評估,並為推動林下經濟建立了科學基礎。

林地永續經營的方針—林下經濟誕生

試驗中的臺灣山茶。  林下經濟乃屬於里山倡議生產活動中的一部分。實施原則是在不破壞森林環境、維持既有森林樣貌的前提下,運用森林特有的生態環境,透過森林樹冠層提供的適當遮蔭與保護,經營者可以在林下栽植公告核定的作物,發展出一種農林混和的經營方式。經過科學數據收集評估、林地試驗及篩選,林下經濟政策於2019年4月公布實施,私有林主可在林下種植段木香菇、木耳、臺灣金線連等森林副產物,或在林下養蜂,藉此增加林農的短期收益,同時也提高森林環境的生態價值。

 

  其它試驗中的林下經濟作物還包括臺灣原生香料植物如山胡椒、食茱萸、土肉桂等民俗植物,可以透過低溫乾燥研磨,製成原住民香料的調理產品,藉此提升原鄉部落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信心。另外像是土肉桂枝葉精油、紅豆杉枝葉的紫杉醇、諾麗果果實、山葵莖葉、食藥用真菌、樹木果實油脂、愛玉子、山茶、咖啡、可可等作物,也都有機會成為林下經濟中高價值的森林副產品。

  為林下經濟長遠發展,與經濟效益回饋到林主。對於具有地方或原住民特色作物,也可以由下而上反映,透過試驗研究機構實作驗證列為可經營作物,並制定申請管理方法,更能發展出地區特色產物。為區別林下經濟所生產友善有機的林產品與一般慣行農作物的不同,政府也積極著手林下經濟產品的認證,以提升林產品的價值。農委會成立林下經濟技術服務團來協助各項作物經營技術、加工及行銷等發展。

林下經濟未來的展望與發展

  雖然林下經濟可以為林農增加短期收益,但根據林務局資料統計,臺灣林下經濟作物本身所產生的收益,大約僅占林農全年收益的10%。因此只適合當作林農閒暇時的副業經營,而非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如何提升產物的附加價值,增加林農收入仍有很大的空間。除產品認證外,如加工、建立品牌,直接將產品運用在生態旅遊、療癒活動的,也可免除一般市場產品的仿冒。

  臺灣環境保護運動在人民心中已種下環境意識,森林的水土保育、碳吸存、空氣淨化、生物多樣性保育、自然遊憩及林園療癒等功能逐漸被社會大眾所認知。森林的價值不再單一被視為林木價格或林下經濟作物的收成,大家更開始關注要如何促進山村的經濟永續、環境永續與社會永續。因此,讓山村獨特的生態文化得以傳承,同時打造山村成為友善的林園療癒場所,將是打造山村社區永續林業的重要方向。

社頂部落會帶領遊客進行生態旅遊。  與此同時,生態旅遊在這幾年也開啟了大家對旅遊行程的不同眼光,生態旅遊作為一種在自然地區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並以永續發展為目標。因此,遊客秉持尊重自然、尊重當地居民的態度,直接參與環境保育的行動,並在積極貢獻的過程中,獲得從大自然而來的喜悅、知識、與啟發,同時兼顧國家公園的保育與發展。

  時值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國人休閒旅遊活動已轉向國內。有別於一般風景區走馬看花方式的旅遊,放慢腳步,生態旅遊可以給遊客一個完全不統的體驗。林下經濟產品可搭配生態旅遊活動,加上深入的生態體驗與觀察、原住民文化活動,預計可吸引國人享受不同的旅遊經驗。使林下經濟一級的作物生產,加值為六級化產業,振興山村經濟。

 

受訪者: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

審稿人:前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許原瑞主任

圖片來源: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

其他推薦文章
花現臺灣前景
農業資通訊面面觀
逐花而居的遊牧民族
從海洋找健康 褐藻潛力無窮
一「香」一世界、臺灣是茶葉「聯合國」
保種育種 生物資源都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