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2012心田園。新夢想大調查 圓夢新管道—農民學院 開創農業3.0 田間小老闆養成術 - 專業農民,綠金產業的實踐者 田間小老闆養成術 - 機械化規模栽培,毛豆大農開創外銷綠金 從農大利多 產銷班達人
2012心田園。新夢想大調查
- 發布日期:
- 101-04-06
愈來愈多人以投資觀點,看好農業這個綠金產業或希望展開農村生活,學習和土地對話,尋求身心的安寧,重新看待台灣農業。農業部全球資訊網於 2007 年調查發現,有七成民眾有過回歸田園夢想。 5 年過去,想務農的熱誠是否退燒呢? 2012 「心田園。新夢想」大調查發現,有高達九成的民眾表示有過回歸田園夢想。
超過 2 成民眾想成為專職農民
在本次調查中,共有 5242 位民眾參加,其中 92% 民眾表示非常想或想過回歸田園。
其中有田園夢的民眾, 78% 的民眾表示投入農業主因為「退休後生活規劃及享受鄉村生活、兼職農業生產」; 22 %民眾則想把農業當成主業、成為專業農民。
健康生活 推動務農原動力
樂活風氣以及健康飲食風潮帶動下,回歸田園對國人有日益強烈的吸引力,在調查中可發現,民眾想務農的主因分別為「回歸自然,享受田園之樂」、「為了自身及家人健康,嘗試種植有機作物」、「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以及「重視環保與綠色產業」。
從上述表格可發現。休閒兼農者傾向較偏向個人健康、興趣等自我滿足需求;對有意朝專業經營者,健康、環保等面向為吸引其進入農業誘因,更期望農業成為主要謀生管道,同時滿足物質與精神目標。也代表當新農民投入農業時,有機產業與休閒產業將會是主要選擇。
種植蔬菜為最多人從農第一選擇
至於回歸田園想做什麼?在眾多農業領域中,民眾最想選擇的農產業為蔬菜,其次為休閒產業及果樹。
選擇種植蔬菜中,潛在專業農民以「看準該領域前景」為第一優先,顯示獲利為重要考量;而休閒兼農者則以「入門門檻低」為主,較易上手為考量。
在休閒產業類別上,潛在專業農民與休閒兼農者選擇差異不大,兩者相較之下,潛在專業農民仍以獲利為重要考量。
因果樹為多年生,栽培需要多年的經驗及技巧,由此得知,長輩經驗顯得相對重要。
根據此結果可得知,不管選擇哪種農業領域,對 2 者而言,「興趣」、「健康」皆為主要因素,潛在專業農民以產業前景為重要考量。而傾向休閒兼農者,則以入門門檻低、較不易失敗的產業為主。
有意專業經營農業者,評估農業前景著重專業文章、機構
從如何評估農業前景方式發現, 2 者除了「閱讀農業專刊或在政府網站蒐集資料」、「從報章雜誌或網路上閱讀資料」外,對於潛在專業農民而言,詢問專業機構,例如各地農會及改良場等,則是另一個重要管道;參加農業課程的意願更高於偏好休閒兼農者。
另外,當問到「從事農業不但能養家活口,還能累積財富」問題時,有意成為專職農民表示非常同意與同意比率達 65% ,高於傾向休閒兼農者 54% 。
從上述問題分析得知,潛在專業農民,偏好以專業資訊評估,並期望農業是讓個人累積財富事業;休閒兼農者則以興趣、退休生活的寄託,獲利不是首要考量。
青壯年從農意願高
根據本次調查,在潛在農民中,有 69% 希望在 36~55 歲間,年紀較輕時投入農業;而休閒兼農傾向的民眾,則多數希望在 46~65 歲間,退休年紀後開始投入農業。
對台灣農業印象,潛在專業農民與休閒兼農者,見解一致,顯示農業技術具有強大競爭力。但農業人口高齡化,如不能有更多青壯年務農人口,不但農業人力會發生斷層,多年累積的農業實務知識與技術也將發生後繼無人的困境。期望能透過全方位的輔導制度,讓青壯年人力在領域中發光發熱,並讓老農得以休息,以及分享多年務農經驗,延續強大的農業軟實力。
高知識分子加入農業,加速形成農業雲
「雲端科技」不僅是資訊產業最夯的題材,也是農委會未來的目標之一。「農業雲」運用範疇廣,如產銷履歷、產量調節、病蟲害防治等,都能透過農業雲加以整合、分析及預警,可降低風險、提升產品品質、增加農民收益。而本次調查中,有意成為專業農民或休閒兼農者,皆有超過 45% 具有大專院校以上學歷,且多數年齡約在 31~40 歲之青壯年。對科技產品接受度高,對推展農業科技俱有加分效果。
此外,從調查中可發現,多數有意務農者皆非具有農業背景,對農業多元發展亦是一項好處。因為農業不單是生產,從後端的行銷、品牌建立等,都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一起努力,未來將本身專長結合農領域,將是未來開創農業高峰的另一塊藍海。
有意從農者男女性別較平均
從問卷分析中發現,潛在專業農民的性別比以男性較高;而期望成為休閒兼農者則剛好相反,女性居多。顯示在女性在農業領域生產,主要期望「為自己及家人追尋更健康、安全的飲食及生活環境」;而男性在投入農產業時,則會考量是否能成為支持家庭經濟主要來源。
揪伴務農 提升從農意願
儘管在從農急迫需要上,親友支持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比例較低,但有親友支持或合作從農,會大大增加從農意願。 85 %的潛在專業農民,表示有親友支持會增加從事是農業工作意願。
提升農民價值也是幫新農民減少阻力的好方法之一。在問卷中問到「相較於其他行業,農業是令人稱羨的工作」,約有 36 %的潛在專業農民表示同意,顯示如果能提升農民收入及社會價值,也可為農業注入更多新活水。
潛在專業農民付諸行動 從農不是紙上談兵
潛在專業農民對於將田園夢付諸行動比例也高於「休閒兼農者」。有 53% 的潛在專業農民已開始規劃從農職涯,而期望成為兼農或休閒養生的民眾,則只有 30% 開始規劃與實踐田園夢。
對於已開始規劃從農生涯的潛在專業農民,有 46% 「上網閱讀相關文章、書籍」、 39% 「開始尋找農地」、 35% 「開始存錢、參加農業課程」。
在農地取得方式,除了找仲介媒合、向台糖等國營事業租地外,農委會為活化閒置休耕地,推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不但可減少找地、看地時間,也能省下投資成本、活化閒置農地。
農業技術 進入農業最大屏障
調查發現,對潛在專業農民而言,「農業技術輔導」是投入農業時最需要的幫助,其次需要幫助為「資金貸款」及「市場與行銷通路」。
「心田園、新夢想」大調查是否和你心目中對農業的看法一樣呢?如果你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是潛在的農業生力軍,請趕快開始好好計畫,一圓心中最美的田園夢!
-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