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 何謂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三寶—金線連 林下經濟三寶—段木香菇/木耳 林下經濟三寶—森林蜂產品 林下經濟的展望與未來
林下經濟三寶—森林蜂產品
- 發布日期:
- 109-08-27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臺灣對於森林資源的政策只採取保護與保育,雖然也鼓勵造林,然而造林所需時間動輒三、五十年,難以在短期內從造林的木材收穫上得到山林經營的效益。隨著里山倡議的開展,建構出一個關於環境與人類經濟間的新思維,促使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兼顧友善森林環境條件下,在從事森產業活動的,是否也能獲得森林所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
何謂森林蜂產品 / 森林蜜?
蜜蜂生產蜂蜜是我們熟知養蜂產品,依據蜂農經營的目標,蜜蜂還可以生產蜂王乳、花粉、蜂蠟和蜂膠等蜂產品,蜂蜜是養蜂獲得最普遍的產品,其價格也是親民的。蜂王乳和花粉其實可以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其實,森林養蜂的概念與一般養蜂並無差異,飼養的一樣都是西洋蜂。苗栗區農改場徐培修研究員說:「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是在於養蜂場域環境的不同,一個在平地、一個則在森林,因此著重不同的管理操作。」雖然常稱「森林蜂」,但實際上並非是在人煙罕至的深山從事養蜂活動,蜂農多半選擇遠離農業經營區,在山村住家鄰近的淺山森林養殖蜜蜂。
而森林蜂所產之「森林蜜」是個統稱,如同百花蜜的名稱,因為無法確切得知蜂蜜的蜜源植物為何,只能籠統的稱呼,不像龍眼蜜、荔枝蜜一樣,大面積栽培的果樹,花季一致,可以同時收穫風味一致的產品。消費者能夠單從名稱上清楚辨識蜂蜜的蜜源。
蜂蜜的風味與蜜源植物息息相關,例如我們能從龍眼蜜當中嚐到龍眼的甜膩,也能從荔枝蜜聞到荔枝的淡香。其實森林蜜也可以區分出來不同的風味,樹種混合的森林在全年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樹種開花,同一樹種花期一致。掌握養蜂地區的樹種,透過物候調查,就可以清楚各期所採得的蜂蜜來源樹種,再以這些樹種來命名,因此可以獲得更多風味的蜂蜜產品。單一樹種建造的人工林,花期一致,則可以清楚知道蜜源植物是哪一個樹種。如與紐西蘭著名的麥盧卡蜂蜜同科植物白千層,在臺灣濱海易淹水地區也有大面積人工造林,花期長又一致,可以生產出特色蜂蜜。
小蜜蜂與大天敵
臺灣養殖蜂以西洋蜜蜂為主,西洋蜂在臺灣已馴養多年,早已適應臺灣環境,養蜂人也累積豐富的經驗,足以處理各類養蜂技術問題。森林養蜂如遇氣象及天然災害,蜂農可以提早因應,避免及降低損失,少因為天災而造成重大影響。但臺灣生物多樣性環境中,存在蜜蜂的天敵-----虎頭蜂,正是養蜂過程所遇到的一大挑戰。臺灣的虎頭蜂種類繁多,其中以大虎頭蜂體型最大,約是西洋蜜蜂的3倍以上,而且生性兇猛,會直接攻擊蜂巢和蜜蜂,導致蜜蜂無法外出採蜜、破壞蜂房,造成大批蜜蜂的死亡,所以大虎頭蜂可說是養蜂的主要敵害。
大虎頭蜂自有其生態地位及功能,基於生態及環境保護的立場,不宜使用農藥毒殺大虎頭蜂。而且森林範圍廣大,蜂農無法逐一摘除蜂場鄰近的大虎頭蜂窩。徐培修研究員提到,最簡單的因應方式是「在蜂場、蜂箱外架設防護網(防護網之網孔大小為蜜蜂可通過),防護網的原料取得容易,且可以有效阻隔大虎頭蜂直接攻擊蜂箱,這是目前林地養蜂面臨大虎頭蜂襲擊之主要對策之一。」
林地養蜂的下一步
農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同時耕種養殖技術也有高度進步,在這情況下,如果能結合AI技術的應用,應能在農產業激發出無限潛力與前景。徐培修研究員說,像是林地的養蜂產業,「在未來也能結合物聯網與自動監控系統,透過蒐集大量數據資料、經由學術單位分析研究,得到多種案例與對策,將來就能對養蜂產業在蜂群管理、災害防救、虎頭蜂攻擊等提供實質有效的應對方法。」
此外,徐培修研究員進一步表示,林下經濟是世界趨勢,而林地養蜂在國際間也早已行之有年。雖然現在臺灣在林下養蜂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還不能明確知道每年能穩定的收穫次數,但是能肯定的是在不破壞森林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活動,已是未來的主流意識。
在關照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兼顧人類生產活動,除了達成環境保護與隱定的生態,人類也分享森林生態系帶來的效益,臺灣森林幅員廣大, 推展林地農業會較以往的森林經營方式獲得更佳的收益。有別於以往,現在的我們更有環境智慧,懂得用友善的方式與山林一同合作並創造經濟價值,而我們在「森林蜂」當中就能看到林下經濟的具體實現。
受訪者: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徐培修助理研究員
審稿人:前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許原瑞主任
圖片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徐培修助理研究員
-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