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 何謂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三寶—金線連 林下經濟三寶—段木香菇/木耳 林下經濟三寶—森林蜂產品 林下經濟的展望與未來
林下經濟三寶—段木香菇/木耳
- 發布日期:
- 109-08-27
當自然資源永續經營成為全民共識,山林濫伐、濫墾為大家撻伐的行為後,思考在維護山林資源的同時,也讓私有林主或租地造林人等林農有短期的收入,以維持平時生計,林下經濟政策於焉誕生。自2016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開始成立「林下經濟推動小組」以來,經過三年的規劃與試驗研究執行,加上2019年內政部正式將「林下經濟經營使用」納入「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下的「林業使用」的政策鬆綁下,只要林業用地持有或合法使用人,都可以向管轄的鄉(鎮、市、區)公所、林務局林管處申請經營「段木香菇及木耳」、「臺灣金線連」或「森林蜂產品」。透過農林混合的經營概念,讓林農在生產森林副產品的同時,也分享了森林生態系的服務價值。
段木香菇與木耳被選為主要林下經濟推廣作物
師法古人的智慧傳承,段木香菇與木耳算是先民早期的種植方式,1909年的臺灣就已有文獻記載段木種植香菇的方式,當時日本人引進了菌種在山林間種植段木香菇,開啟了臺灣段木香菇栽培史。1970年後太空包香菇技術的建立,逐步淘汰傳統段木香菇的生產方式,目前 (2020年)臺灣運用段木種植出的香菇僅佔5%。但段木香菇特有的香氣、口感仍廣受饕客所喜愛,使得段木菇在市場上仍佔有一席之地,同時維持不錯的價格。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下,段木香菇與木耳以高經濟價值作物之姿被列為鼓勵栽培的林下經濟作物。
種植段木香菇與木耳的考驗
相較於一般室內栽培的太空包香菇,段木香菇吸收日月及大地的菁華,還有林木所散發的芬多精,在雲霧繚繞山林中自然長成,猶如放山雞與肉雞之別。段木香菇經簡單烹調,無論是Q彈度、香氣、風味都能維持與野採香菇一樣,充滿山林的芬芳。然而,要養成段木香菇卻備極辛苦,除了要找到適合栽培的自然環境外,所需的勞力與技術也較高。段木香菇種植後,段木接受自然環境的洗禮,同時也承受氣象變化,天然災害的侵襲,經過重重關卡,才可獲得老饕的賞識。其栽培過程相當不易,也更顯得彌足珍貴。
段木香菇栽培過程
一、培育場準備:
段木香菇栽培前準備林下培育場所,所選定的場域需有道路可達,方便段木採運及產物運出。另外培育場所須具備水源或儲水設施,供香菇培育期間使用;為避免白蟻或森林中的昆蟲危害,地面建議鋪設紅磚及遮草蓆。培育場所上方也需準備遮光網,以便控制林下光度。
二、找到適合的樹種:
選擇闊葉木、不含精油的樹種,並且以樹皮厚、邊材厚、心材少的樹種較為合適,如能使用殼斗科的樹材,生產的香菇則具有較佳的香氣與品質。為解決適合段木香菇種植木材來源,政府早在2013年即提出短伐期經濟林政策,輔導獎勵種植楓香、杜英、相思樹等三個生長快速樹種,提供段木香菇生產之用,另外也獎勵種植油桐作為段木木耳之用。段木用樹木直徑不宜太大,一般在25公分以下較好操作。伐採時間以冬季樹木休眠期最佳,這個時候樹木停止生長,樹液流動緩慢,木材含水量也較低。樹木伐採後先保留枝葉,加速木材水分排出。
三、段木水分判斷:
香菇種植理想的段木含水量約在 50~60%之間,判斷含水量需要經驗,可由木材斷面開裂細紋來判定。
四、裁切樹木:
將伐採的樹木裁切成長約100公分的木段,這也是段木香菇名稱的由來。段木長度以方便未來立木及倒木操作為主。
五、打孔、接菌及封蠟作業:
段木上依一定的距離打孔,在孔洞塞入備妥的菌種。菌種選擇以適合當地培育之菌種為主。為了防止接種的香菇菌受到其他雜菌的感染,接種後需塗蠟封閉接菌孔洞。
六、堆置養菌:
完成香菇菌接種段木,以井字型堆置,最初一個月需覆蓋遮雨布不能碰水,歷經四到五個月時間,使接種的香菇菌絲逐步擴張到整個段木。
七、立木、驚菌與出菇:
養菌三到五個月後,視菌絲發育狀況,將段木直立豎起,稱之立木,立木的同時垂直重放段木,稱為驚菌。經過灑水或大自然降雨後,形成有利香菇生長的環境,香菇大量發出。
八、採菇:
採收香菇,段木菇人工採收時不修剪傘柄,因此香菇傘柄尾端的尖錐形狀完整、沒有平整切口,這也是分辨段木香菇的方式之一。
九、倒木休養生息,再來一次:
香菇採收後,將段木放倒,段木歷經 20~30 天的休息後再度重複立木、驚菌與出菇,如此周而復始,依段木樹種、木材品質、氣候條件、木材腐朽程度等,約可出菇五次以上。當然期間需有相當的技術與經驗判斷才能完成。
段木菇生產的過程中需耗費相當大的人力成本,舉凡搬運木頭、採菇、倒木、立木、驚菌、採菇等都需仰賴人工,再加上栽培需要用到一定的林地面積,而在林地有限、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加上山上氣溫低、香菇生長較慢,都使得段木菇長期以來不易規模化生產,價格也相對昂貴。農業試驗所植病組菇類研究室呂昀陞博士表示,深入和原住民溝通後發現,段木香菇長期以來都沒有行銷上的障礙,反而難以量產會是主要難題。
除此之外,近年來段木香菇還面臨了以下問題:
- 栽培技術傳統,無法因應現今氣候暖化。
- 段木香菇菌種老化,缺乏優良的菌種更替。
- 林材來源有限,導致購買木材的成本提高。
- 部落人口老年化,嚴重缺乏勞動力。
其中,栽培技術部份農業試驗所多年前已開始進入原鄉部落,協助提升原住民的栽培技術,同時針對香菇菌種,農試所也嘗試在五峰鄉與仁愛鄉等地測試,希望未來可以提供給段木菇類栽培業者新的香菇品種。
段木香菇與木耳未來規劃與前景
林下經濟的推動,確實帶給段木香菇林農不少生產動力。過去由於山區的土地取得不易,使得林農僅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栽培段木香菇,無法像日、韓等國家直接在森林中栽培。林下經濟政策公布後,林農可以合法應用現有人工林林下栽培段木香菇,如此一來,將可望提高段木香菇栽培林農或業者的栽培量與收益,並振興段木菇類產業發展與原鄉部落的經濟。
目前,段木香菇產銷缺乏組織與品牌,大都由林農(生產者)在假日市集或農民市集自行銷售。林農往往為加速現金回收,在盤商的遊說下低價交由盤商收購,由盤商重新包裝販售,珍貴的段木香菇包裝外觀往往缺少與產地的連結。對此,呂昀陞博士認為,未來若要發展段木菇類產業,建議產品包裝可以納入原鄉部落的特色,讓消費者透過包裝就能感受到和產品、產地之間的聯結。目前新冠病毒的國際疫情未歇,發展內生態及體驗旅行正是好時機。透過部落(社區)生態及體驗旅遊的發展,也能吸引消費者前往產地旅行,認識自己餐桌上的食材來源,發揮地產、地銷的精神,並體驗不同部落的文化特色。
受訪者: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 呂昀陞博士
審稿人:前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許原瑞主任
圖片來源: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 呂昀陞博士
-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