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提升糧食自給率 全民動起來 聽音樂、開機器 年薪百萬的青年雜糧農夫 臺灣大豆向前衝,開創農業新「黃」金 臺灣也有好小麥 牽一價而動市場價的飼料玉米 串聯MIT糧食作物
分享至 line line

臺灣大豆向前衝,開創農業新「黃」金

豆中之王-大豆(照片由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有「豆中之王」稱號的大豆,富含蛋白質、脂質,不但是素食者的主要營養來源,更是亞洲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國民食材,從豆漿、豆腐到醬油、沙拉油都離不開大豆。一般人都以為黃豆就是大豆,其實黑豆、青皮豆也都是大豆的一種;另外我們到館子用餐,最愛點的小菜-毛豆,其實也是大豆,只是在未完全成熟前立刻採收、加工,就變成我們最愛的小菜了!

大豆育種的重要推手 育出耐逆性強的優質大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的吳昭慧副研究員,是臺灣從事大豆育種的專家,吳副研究員表示,大豆原生於中國東北,適合溫暖的氣候,在臺灣主要有春、秋兩作,其中 8 月下旬的秋作,比較適合臺灣環境。而且大豆有個怪脾氣,就是剛種下時不能有太多雨水,不然種子發芽率不佳,也容易發霉腐壞;開花結果時不能缺水,不然會落花、落果,影響產量及品質,因此從彰化到屏東北邊,以及花蓮、臺東都是臺灣適合栽培大豆的地區。為了選育適合臺灣環境的大豆,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皆積極培育臺灣本土大豆。

台南農改場田間培育之大豆(照片由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吳副研究員說,近年氣候變遷,在育種上主要篩選「耐逆境強」以及「抗病性佳」的品種,其次是早熟、產量高與子實優良等特性。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黑豆臺南 3 號、 5 號、 8 號和 9 號,以及多種綠肥大豆、毛豆的改良品種,都是出自吳副研究員和臺南農改場同仁努力研發而育出的品種,青仁黑豆臺南 3 號抗氧化成分高,是養生新寵;黃仁黑豆臺南 5 號品質佳,是國內蔭油公司契作品種;而毛豆「臺南選 1 號:金芋」則是具有芋香風味之外銷日本品種。

 臺灣一年進口約 200 多萬公噸大豆,但我們一年生產的大豆僅約 200 公噸,相較之下明顯不足。但在另方面,毛豆在高屏地區卻有大規模的栽培,更是國內農產外銷的主力商品,每年為臺灣創造大量外匯,所以「毛豆」產業也被稱作「綠金」產業。但可惜的是,儘管毛豆每年生產數萬公噸,但卻不能算入大豆生產。為何臺灣在毛豆生產力上十分強勁,但在大豆栽培上卻還有加強空間呢?吳副研究員表示,毛豆生產除了田間管理外,最重要的是採收後的加工,以及能提早採收、減少氣候風險加上外銷價格好,自然吸引農民種植;但在大豆生產上,本土大豆得和國外量大、便宜的進口大豆競爭,使得本土大豆產量越來越少。所幸近年來安全飲食風潮帶動下,有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購買國產大豆。吳副研究員說:「臺灣的大豆新鮮,加上許多農民進行生產履歷認證及申請吉園圃生產,減少農藥殘留問題,甚至有更多農友栽培有機黃豆,不但能讓消費者享用到安全健康的黃豆,也能和國外進口的低價黃豆做出差異化。」加上企業認同地產地消的概念,不少知名的蔭油公司與豆腐業者開始選用臺灣黑豆及黃豆、甚至和農友契作,讓民眾吃到臺灣大豆的好滋味。

休耕田種大豆好處多多 本土大豆好安全

種植大豆好處多!不僅能增加地力,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發生(照片來源:農業科技大展網站)  其實種豆好處多多,國產大豆在栽培時,做好田間管理可降低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對農民而言,種大豆還能有增加土壤肥力的好處,根瘤菌能和大豆共生,能將空氣中的氮素固定,植株分解回饋氮素到土壤中,而氮素是植物最基本需要的養分,對於植物生長有重要影響,因此有不少農友在休耕期也會選擇種植綠肥大豆來增加土壤肥分,也能省下使用肥料的費用。加上水旱田輪作,對之後水稻栽培同樣也有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好處。

 對消費者而言,國產大豆不但新鮮、安全,也不用擔心是否有藥物殘留。進口大豆等大宗物資在運送時,多半使用便宜的船運,雖然船運費用便宜,但在海上航行期長,為了防止大豆變質,多半會使用藥物保鮮;另外,還有基因改造的疑慮,吳副研究員表示,進口大豆有超過 9 成都是基改大豆,儘管目前基改作物是否會對人體有不良影響仍有許多爭議,但仍有許多人對基改食品保有存疑,「但大家可放心,國產大豆不會有基改疑慮。」目前國內尚未准許種植基改作物,因此國產大豆都是由改良場培育出的品種,在這方面消費者能安心食用。

下營區農會 使用臺灣黑豆創造新商機

台灣黑豆-台南3號、台南5號(照片由下營區農會提供)  不只是鮮食的黃豆開始反攻臺灣黃小玉市場,就連加工品同樣也是賣得嚇嚇叫。臺南市下營區農會是大豆加工、行銷的佼佼者,近年來以「黑豆蔭油」、「黑豆洗髮乳」、「沐浴乳」等黑豆產品成功營造出當地農產品特色。農會推廣股黃銘鋒股長表示,過去黑豆不是下營的特產作物,在臺南農改場育出黑豆臺南 3 號、 5 號、 8 號等黑豆品種後,農會決定要讓臺灣自己培育出的黑豆發光發熱,因此先找農民契作,農會則負責研發各種黑豆系列相關產品,蔭油、豆腐乳、豆豉、蔭瓜、洗髮乳、沐浴乳、黑豆茶等黑豆產品便應運而生,成為農會熱賣的暢銷產品。

 黃股長說,臺灣本土黑豆不但比外國進口的新鮮,也含有更豐富的蛋白質,對於製成的產品品質好,也更加健康,「國外進口的黃豆,外表看起來光滑亮麗、果實又飽滿,但其實是因為用機器拋光,種皮的一些營養也被磨去不少,營養價值還是不如本土大豆!」農會的黑豆產品雖然主要都是靠老顧客口碑行銷,以及各地區農會超市協助販售,不過其中光「黑豆蔭油」每年即可銷售 15 到 18 萬罐,平均一個月即可銷售 1.5 萬瓶。

 除了持續兼顧品質,農會也不忘研發新產品,黃股長透露最近正開發秘密武器,休閒零食:黑豆酵母餅,不但可以滿足嘴饞的民眾,也能讓大家吃到健康零食。在黑豆相關產品帶動下,農會與農民契作的產量也越來越大。

政府、農友、消費者齊努力 共創農業新黃金 利用當地黑豆做成的「黑豆蔭油」,是下營區農會的熱門商品(照片由下營區農會提供)

 提升大豆等國內重要雜糧產量,是政府相當重視的農業方針,因此農委會推出「活化休耕地」及「小地主大佃農」等政策,鼓勵休耕田多種植大豆等雜糧作物,不但能提升農友的收益、提升糧食自給率減少對進口糧食依賴,對農地又有減少病蟲害及減少肥料使用等優點,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也能品嚐到新鮮、健康的國產大豆,可謂好處多多,也期待國產大豆能繼續發光發熱,和毛豆一樣成為農業新「黃」金!

其他推薦文章
聰明買健康吃 安全農產好安心
從養牛到開牛肉專賣店,楊鎵燡靠CAS及產銷履歷扭轉人生
在地消費‧農夫市集
別將農藥吃進肚
百大農漁會精品出列
養菇太空包─稻草桿取代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