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水噹噹的臺灣水 利用倒虹吸管原理送水的白冷圳 地下集水廊道328公尺長的二峰圳 美濃人最自豪的獅子頭圳 八堡圳:臺灣第一個水利工程師施世榜 清代臺灣南部最大水圳 曹公圳 閃閃發光的鏡子 桃園埤塘 源遠流長 臺灣農田水利圳路史 水圳綠美化
分享至 line line

閃閃發光的鏡子 桃園埤塘

桃園大圳的大型水車  很多人出國回來時都有這樣的經驗,當飛機飛到桃園上空,準備要下降時,從機窗口往下望,會看到一面一面的鏡子在地面閃閃發光,看到這個就知道,回到家了。

埤塘換高樓水鳥棲地消失

  這一面面閃閃發光的鏡子就是桃園的埤塘,從1748年第一口埤塘「龍潭大池」完成至今的261年間,桃園的埤塘一口一口地挖,每一口埤塘都紀錄了一個家族開墾拓荒的軌跡,最多時曾有上萬口存在,但隨著時代發展,一口口埤塘消失了,變成一棟棟的高樓大廈,每一口消失的埤塘,都代表一段歷史的湮滅,及一些水鳥棲地的消失,最近的調查是,全桃園只剩下693口埤塘了。

  根據調查,桃園埤塘每一公頃平均有7隻水鳥樓息,這麼多年來消失的埤塘面積約有7,000公頃,代表有將近5萬隻水鳥的棲地不見了。

  桃園水利會的資深員工都目睹了這一幕滄海桑田的變化,心疼,卻又無奈。「包括桃園國際機場在內,桃園很多大型公共建設用的土地都是埤塘的土地。」桃園水利會總幹事李陳玲玲說:「政府來要地,我們也無法拒絕。」

  用埤塘的土地最簡單,只要跟一個人協調好就OK,因為每一口埤塘只租一個農民(通常是小組長),協調不困難,若徵用民地,那就麻煩了。

  問題是自民國60年代以來,大大小小建設都習慣填平埤塘當建地,一開始是面積較小、形狀又較不規則的埤塘先消失,小埤塘在供水及儲水功能較不顯著,填掉也較沒影響,就先陣亡了。f3.jpg

  民國80年代國際機場等大開發案開始做,面積較大、形狀較不規則的埤塘也遭殃,一個個填平,變成一棟棟的建築物及一片片的水泥地。

  桃園人對埤塘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很多人的第一次游泳、第一次釣魚,都是在埤塘中。

  早期就是埤塘讓桃園發展了起來,桃園大圳鑿通後,更把各自單獨存在的埤塘,像血脈一樣連成供水系統,跟桃園人的生活更密切了,即使蓋了石門水庫,埤塘還是至少供應了大桃園地區約4成餘的農業灌溉用水。

抗旱防偷水排班站衛兵

  桃園人都知道水的可貴,從很早時就知道。桃園水利會很多資深員工都歷經多次抗旱危機,尤其民國70年代時的抗旱更讓他們很難忘懷,「那時常有偷水事件,水利會的員工及農民都要排班站衛兵。」桃園水利會會長李總集當時也站過衛兵,他說:「看到田裡的稻子因為缺水而垂頭喪氣,很心痛。」

  抗旱時期輪流灌溉,有些還沒輪到或別區的農民會在水門處偷水,常造成輪到灌溉的農民反而沒水可灌的情形。

  「抗旱時水像命一樣重要。」桃園水利會管理組組長說:「有些偷水的農民常理直氣壯地說,又不是偷去賣,而是拿去灌溉,有什麼不對?」有偷水者被抓,氣急下拿起鋤頭就打巡水的人,把水利會的巡水員打得頭破血流。

  也有人很詐,故意派個朋友去跟站衛兵的人聊天,半夜站衛兵很無聊,有人一起聊天當然很棒,但另一個人卻趁機去開水門盜水,等到了天亮才發現水被偷了。

後慈湖也是桃園現存埤塘之一桃園埤塘慈湖最有名

  說到桃園的埤塘,最有名的當然是慈湖,尤其是後慈湖,每天都有一大堆的遊客前往參訪,慈湖曾是兩位蔣總統駐蹕的地方,所以一些神秘的傳說很吸引人,加上後慈湖的景色很美,所以它除了供水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觀光休閒的角色。

  頭寮大池的水中土地公廟也很有名。這座土地公廟在大池開鑿前就已經有了,挖池時從外圍挖到中央,在要把中央剩下一塊地挖掉時,要先把土地廟遷走,但無論怎麼擲茭。聖杯始終出不來,最後沒辦法,只好把它留在池中央。

  現在負責照顧這座土地公廟的郭朝雄說:「原本包商想硬挖,但挖土機一台台失靈,很奇怪。」第一台用的是曾挖過萬國博覽會的挖土機,到了現場就不動了,換了第二台、第三台都一樣,最後只好放棄。

  「這個土地公很有福氣。」郭朝雄說:「地震把土地廟震垮了,但震下來的碎片都沒砸到祂。」郭朝雄把這些碎片再拚黏起來,恢復了土地廟的舊觀,但修補的痕跡清晰可見。

  桃園的埤塘就是這麼特別,而它正逐漸消逝中。

其他推薦文章
引言
水噹噹的臺灣水
臺灣的大地 不太健康
苗木培育
濱海綠色奇蹟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