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疼惜臺灣土地 臺灣的大地 不太健康 臺灣的大地 營養失衡 合理化施肥 肥料 也可以有生命 讓堆肥成為全農民運動 落葉,別再把它當垃圾
臺灣的大地 營養失衡
- 發布日期:
- 98-12-09
臺灣的父母在養小孩時,常說的一句話是:「要把飯吃光哦。」結果養出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孩,可愛,但營養過剩。
臺灣的農民也一樣,在照顧作物時,常用的方法就是施肥再施肥,心裡想著:「肥料用得越多,長得越快越好,錢賺得也越多。」結果,不需要的肥料大量留在土壤中,下沈到地下水中,造成汙染。
小孩跟作物都一樣,他們需要養分來長大,但他們需要的是均衡的養分。
作物的養分當然主要指的是肥料。
肥料若以種類區分,有化學肥料、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如果以性質區分,有單質肥料、複合性肥料及綜合性肥料;如果以效率來分,有速效性肥料及緩效性肥料。
有機肥 還沒人類前就存在
很多人認為有機肥及微生物肥料是化肥後的新東西,其實,在沒有人類之前,大自然各種植物的生長過程就有很多微生物參與,製造了很多有機肥,人類出現之後,糞尿也成了有機肥,但化肥出現後,因為它的速效特性,才讓有機肥及微生物肥料沒落。
但是,化學肥料太好用,使得農民太愛用,也太常用,而出現一些負作用,尤其是過量使用的問題,使得化肥變成千夫所指的「壞份子」,對化肥來說,這有點冤枉。
肥料跟農藥不一樣,不會殘留在農產品中,所以它不會有毒害性,但它確實有負面作用,例如用太多作物吸收不了,而沈降到地下水層汙染了地下水,或者造成土壤酸化,連帶影響農業生產。
「正確使用肥料是一門學問。」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業化學組研究員譚增偉說:「8成以上臺臺灣農民對施肥仍無正確觀念。」
農藥用法及功能 多數人不清楚
農試所在辦理一些有關肥料的講習會及觀摩會時,曾做過一些現場調查,發現對肥料包裝上的說明不清楚的占了出席人數的9成,不清楚肥料中氮、磷、鉀三要素營養功能的有8成,換句話說,臺灣農民幾乎是「閉著眼睛施肥。」
臺灣很多農民對肥料不清楚,對自己的土地也不了解,到底自己的土地缺什麼營養,又有哪些營養過剩,完全不知,管他缺不缺,氮、磷、鉀全灑下去就對了。
農試所農業化學組組長郭鴻裕說,一個針對果園的調查發現,57%的果園都有氮素濃度太高的狀況,42%的農園磷肥用太多,53%鉀肥不夠,40%鎂素不足,33%缺鋅,37%缺硼。
另一個針對包心萵苣施肥狀況的調查中也發現,跟日本及美國的農民比較,臺灣農民氮肥超施了30%-200%,磷肥少施了5%,鉀肥少施了40%-300%。
肥料 不是愈多愈好
肥料用太多,對作物不見得好,例如,育苗階段下太多肥,反而會發育不良,甚至造成肥傷,如果在生殖生長期氮素用得太多,作物看起來枝葉繁茂,越繁茂越胃口越好,結果營養都被枝葉吸收光了,果實就結不好,甚至結不出來了。
「有時候某種元素過量,反而會影響對他種元素的吸收。」譚增偉說:「以水稻來說,對鉀的需求量不高,但若鉀太高,水稻就會不吸收鎂,學術上這叫拮抗作用。」
有點像是零食吃太多了,正餐就吃不下了的感覺。
而偏偏臺灣土壤常有缺鎂現象,土中無鎂,施下去的肥料有足夠鎂,作物卻不吸收,當然長不好。
很多很多的例子都可以清楚看出,肥料的問題最主要在使用,而不在肥料本身,無論用化肥、有機肥、微生物肥,正確地用才是王道。
-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