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宜蘭深溝-小間書菜裡的農村少年 留種:種出純度最佳的好米 媽媽看權祐
分享至 line line

留種:種出純度最佳的好米

  農民相信,在同一塊土地上,年復一年種植相同的農作物,農作物會適應這塊土地,變得更加強壯,每一年收成季,選擇強壯、品質好的植株,留下種子供下一次播種,是農家共同記憶。

  時至今日,購買現成的秧苗很方便,願意自行留種的農夫越來越少,江映德衡量後,決定向在地育苗場購買高雄145圓米、臺中秈稻十長米的秧苗,這兩種稻子比較普遍,種植範圍大,不太擔心純度降低,至於較少人種植的臺南16(有臺版越光米之稱)就親自留種。忙著碾米出貨的季節,權祐幫忙秤重,讓爸爸加快包裝速度。

  在向老一輩的農夫請教後,今年江映德先在原本種植臺南16的田地,劃定一個區域,一株一株確認是臺南16後,親手割稻,最後留下共七十公斤的手割稻。為了避免打穀時混入原本殘留在機器裡的稻穀,他特地找了老式的滾筒打穀機,可以清得乾乾淨淨,接著人工曬穀,由於是發芽用的種子,水分要略少,曬到12度剛剛好,最後送入冷藏室,等待十二月育種,農曆年前是宜蘭最合適的插秧時間。

  留種過程耗力費時,是許多農人不願再做的苦工,也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吃得不同米種的差異性,但江映德相信,只要還有人分得出每一種米的外觀、口感與滋味,作為農夫,就有責任種出純度最佳的好米。

其他推薦文章
南澳阿聰自然田八歲小農夫 育苗秧採甘蔗一把罩
林口台地農夫市集的幕後小幫手
阿里山小少年製茶 導覽 野炊 樣樣通
畫家農夫+陶藝家農婦=怎樣的農村兒童?
興大市集小姊妹 汪洋中的一粒米
穀東俱樂部,織夢的快樂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