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穀東俱樂部,織夢的快樂一家人 什麼是穀東俱樂部 賴青松眼中的食農教育
賴青松眼中的食農教育
- 發布日期:
- 104-11-13
在傳統時代,食農教育是不用教的,因為它屬於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阿嬤的手藝會傳承給女兒,媽媽則會再傳給孫女、媳婦。同樣地,種田的農事也會由阿公交給爸爸,再交給兒子、孫子,如此世代傳承,綿延不息。
做農、料理,幾乎是傳統家庭生活的全部。孩子們從幼時幫忙削地瓜皮、打菜脯,到個兒高一點時,幫忙吊臘肉、灌香腸,這些都需要家庭成員們幫忙完成。也因此,過去的社會沒有食農教育,因為家家戶戶都會做。
種稻、吃飯,是臺灣人飲食生活的根源,如何煮一頓好飯、如何保存食物、如何加工,都是身為臺灣人無法脫離的問題。
在與土地關係斷裂的今日,因食物、土地出了問題,大家開始討論食農教育。其實回到原點,稻米,做為臺灣的主食,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臺灣這塊土地適合怎樣的農業,如何能夠永續,並在最小範圍的食物里程內,讓大家可以生存溫飽、舒適,就是最主要應當探討的範疇。
- 其他推薦文章
-
宜蘭深溝-小間書菜裡的農村少年 與自然共舞,享受田間生態的許家三姐弟 林口台地農夫市集的幕後小幫手 阿里山小少年製茶 導覽 野炊 樣樣通 自在農家,翔翔的世界 南澳阿聰自然田八歲小農夫 育苗秧採甘蔗一把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