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日期2021-12-10 | 人氣指數3013 |
農漁民不分寒暑、辛勤耕耘收穫的農產物,一旦碰上颱風、豪雨及寒害等事故,往往帶來嚴重的農業損失。近年來極端氣候加劇,發生事故頻傳且愈來愈嚴重,為了穩定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6年開始擴大推動農業保險,並持續推動農業保險專法,終於在110年1月1日正式施行「農業保險法」,同日成立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營造農漁民安心從農的好環境。
▲ 農業櫥窗主題:農民保險 守護農民 (2021年12月-2022年1月)
為什麼需要「農業保險」?
臺灣四面環海,位處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氣候型態複雜多變,且易受到颱風侵襲。根據統計,臺灣近15年農業損失平均每年124億元,其中94年海棠、泰利、龍王等強烈颱風造成農業損失 212 億元、98年莫拉克風災農業損失291億元,以及105年的霸王級寒流農業損失高達 383 億元。從災損趨勢分析,每3至5年就會發生一次嚴重事故,為了協助農漁民復耕、復建及復養,政府每年平均需挹注32億元辦理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占總體損失25%,而農漁民仍須自行承擔75%以上災害損失。
為了協助農、林、漁、牧業者分散農業經營風險,農委會推動農業保險,除了促使農漁民建立風險分攤與管理的概念,也幫助農漁民獲得比政府現金救助更高的損害賠償。
▲ 農業保險守護農民
保險的內容有什麼呢?
一、品項多樣化
自104年推出第一張高接梨保單,並於 106年擴大試辦農業保險,保險範圍涵蓋農、漁、畜產業,截至 110 年6月共計有25 種品項、38 張保單。
產業別 | 品項 | |
---|---|---|
農產業 (17項) |
果樹類 | 梨、芒果、釋迦、蓮霧、木瓜、鳳梨、香蕉、文旦柚、甜柿、番石榴、荔枝、棗、桶柑及西瓜 |
水稻 | ||
農業設施、養蜂產業 | ||
漁業 (5項) |
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養殖水產 | |
畜牧業 (3項) |
家禽禽流感、乳牛、豬隻(運輸、死亡) |
二、保單多元化
為了因應不同地區保險需求及農產物生長特性,農委會開發5種保單供農漁民選擇,包括實損實賠型、政府連結型、區域收穫型、氣象參數型及收入保障型,以下簡單說明:
事故災害發生後,由保險人邀集勘災小組至現場實際鑑定損失,依據實際損失程度進行理賠。
將保險結合政府政策,依政府核發證明文件作為保險理賠參據,主要分為種:
當鄉鎮市區實際收穫量低於保證收穫量時,即可理賠,不需要對個別農民勘損,例如:水稻、鳳梨及芒果保險,事故涵蓋天然災害及病蟲害,以收穫量短缺計算理賠。
以中央氣象局公布數據作為啟動保險契約,不需個別勘損。
理賠條件 | 品項 |
---|---|
降水量或颱風風速 | 屏東及高雄地區養殖水產、臺南地區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文旦柚、蓮霧、木瓜、甜柿、番石榴、棗、桶 柑 |
氣溫 | 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梨、 荔枝等。 |
▲《田下大小事》別跟老天賭輸贏
不管是產量減損,還是價格波動都可獲得保障,當被保險標的所在區域的實際收入低於該區域的基準收入時即予理賠。
保單類型 | 品項 | |
---|---|---|
實損實賠 | 梨、農業設施、香蕉植株 | |
政府連結 | 災助連結 | 梨、芒果 |
撲殺連結 | 家禽禽流感、乳牛、豬隻(運輸、死亡) | |
區域收穫 | 水稻、芒果、鳳梨 | |
氣象參數 | 養殖水產(高雄、屏東內陸及沿海)、石斑魚、虱目魚、蓮霧、木瓜、文旦柚、甜柿、番石榴、梨、荔枝、棗、鱸魚、吳郭魚、桶柑、養蜂產業、西瓜 | |
區域收入 | 釋迦、香蕉 |
為什麼要訂定「農業保險法」?
透過專法的訂定,可將農業保險的保障範圍、運作制度、補助及獎勵措施等,賦予農業保險的法定地位,並提供完整的農業保險運作機制,擴大農業保險的執行成效。
一、擴大保障範圍
保險事故不以天然災害為限,疫病、蟲害、市場價格波動造成收入的不確定,都可納入保障範圍。保險範圍除了生產風險外,亦涵蓋農業設施、設備及農業收入等。
二、建置雙軌保險人運作機制
依產業特性及政策需要,由保險業或經主管機關許可的農、漁會擔任保險人,結合保險業經營效率以及農漁會的在地優勢,讓商業保險市場機制無法開發的保單,或是政策關聯度高的品項,由農、漁會擔任保險人。
三、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險費補助
有了專法當依據,可以穩定提供保費補助,減輕農民財務負擔,讓農民不用擔心政府會不會補助,可以更有投保信心及意願。
四、成立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
農業保險基金是將農民繳的保費交給基金專責機構運用管理,可提升資金運用的效率,在理賠較少的年度將保費滾存基金,因應大災年資金需求,使資金水位回升,發揮水位調整功能。
由於農業保險基金是各項農業保單的第一層再保險人,累積的保單規模較大,具有向國際再保險人議價的能力,能適當配置及分散風險,透過國際再保的安排,將理賠的風險分散到國外,可使農業保險保單內容更為合理、更有彈性,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也降低政府保費補助支出。
此外,農業保險基金除了執行危險分散等法定任務,同時辦理勘 損人員培訓,以建立實損實賠型保險商品勘損的公信力,以及肩負教育、推廣宣導及資料庫建置等任務,使農業保險制度更趨完善及穩定。
農業面臨的災害非常多變,為了協助農民分散經營風險,政府將推動農業保險,因應氣候變遷及農民需求,擴大農業保險項目,並偕同產、官、學各界精進保單內容,完善農業保險運作機制,營造臺灣農業永續發展,達成幸福農民、安全農業、富裕農村的願景。
▲ 保險的守護
資料來源:農業金融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