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專題其他文章
- 保種育種 生物資源都是寶 保護希望之苗的國家作物種原中心 森林基因永保存,花粉、種子、母樹都是寶 臺灣畜產種原中心 禽畜保種育種安全重鎮 打造四海為家的水產生物種原庫 植物種苗產業商機大 高科技選種育種 創造畜產業競爭力 動植物品種也要智慧財產權保護 延伸閱讀
打造四海為家的水產生物種原庫
- 發布日期:
- 99-06-24
魚、蝦、貝類、海菜等水產品不僅是我們鮮美的食材,藻類更是具有發展生質能源的資源。隨著保育觀念的興起,本土生物的保種也受到重視,本土魚、蝦、貝類、藻類也成為種原庫蒐集的目標物種,作為執行復育計畫所需的個體來源。
負責水產生物種原保存工作的水產試驗所,在民國 94 年就嘗試在澎湖青灣設立漁業資源保護區,進行本土物種的就地保種。因為青灣擁有海洋生物物種繁多,包括珊瑚本身、珊瑚礁魚類、沙蟹、沙蝦、鱟和澎湖縣魚玳瑁石斑魚等等。保護青灣的生態環境,讓生活於此地的物種生生不息,成為最佳的就地保種的天然種原庫。
異地保種分散風險
多年來,水試所依據種原的生物特性、育種目標及種原庫基地的環境興建各種原庫支分庫,同時也考量分散風險,將遺傳基因備份增設支庫保存在。由於興建種原庫是異地保種的方法,因為許多引進的經濟水產的物種不是本土生物,就必須保存於種原庫。這樣的種原庫,水試所先是設立了兩個支庫,包含淡水種原庫 ( 主體位於鹿港 ) ,負責生活在淡水的水生物,還有海水種原庫 ( 主體位於澎湖 ) 。隨後為了分散儲藏的風險,在東港和台東接另設種原庫,當作備份儲藏。
因此,不同的支庫也逐漸發展出水產生物種原的保存任務。除了上述的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種原庫,鹿港的 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建立「種原保育館」、「遺傳育種館」及「保種溫室」; 東港生技研究研究中心 則以發展 SPF 蝦類 ( 無特定病源的健康蝦 ) 種原庫為主,建立蝦類核心種原庫,生產 SPF 種蝦及蝦苗;還有, 東部海洋研究中心 作為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台東支庫,利用深層海水進行高經濟價值魚介類的育種、優質種苗與藻類的培育,保育重要水產生物的遺傳資源。
值得一提的,除了我們所賴以為生的魚蝦貝類,提供他們所需的餌料生物,也是種原庫保存的一部分喔!水試所保存的 餌料生物種原 ,包含了微藻、輪蟲和海水橈足類等。
保護區最佳保種天然種原庫
就地保種觀念的延伸為異地保存的種原庫,不過所有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或社區做的愛鄉護魚流域區段,其實就是台灣本土淡水魚和其他溪流生物最佳的就地保種的天然種原庫。
那麼,水產生物到底是如何在種原庫保種呢?最直接的保種方式,就是把蒐集來的物種選出一些個體,在養殖池內繼代繁養,隨時保有一個族群,作為需要時大量繁殖生產的種原。所以,淡水魚保種必須有淡水魚池,海藻保種需要海水養殖箱。蒐集的種類越多,所需的空間就越來越大,於是必須慎選物種。
最初引進國內的品系和具有高價特質的品系為優先保種對象。為了降低保種的空間緊迫狀態,於是發展出冷凍精、卵 ( 生殖細胞 ) 的技術,選種之後,保存生殖細胞,不但所佔空間大為縮小,必要時取出做人工授精,重新繁殖,也減少個體繼代繁養時必須投注照顧的人物力資源。除此之外,細胞株, DNA 等遺傳物質也是蒐集的對象,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透過基因轉殖和細胞培養等把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轉入「代理孕母」的可行性也大為增加,達到保種的效果。
(撰稿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于宏燦 )
-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