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畜牧業運用沼氣發電 結合農田再進級 養菇太空包─稻草桿取代木屑 竹林中的黑鑽石─龍崎竹炭 木質廢棄物轉生物炭─改良土壤又可發電 工業漁業結合 冷排水擴大邊際利用效益 用吃解決農業剩餘物的幫手─黑水虻
分享至 line line

工業漁業結合 冷排水擴大邊際利用效益

   目前位於高雄永安的LNG新場正在試驗階段,驗收後期能利用冷排水為養殖魚種帶來新氣象大型工業工程如何與在地居民共存,化衝突為共好,一直考驗著人類的智慧。台灣高雄市永安區液化天然氣(LNG)接收港自2005年起,將液化天然氣轉為氣態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冷排放水,供應給當地養殖業使用。如此,不但提升了在地石斑魚等養殖魚類的存活率,更讓原本使用不到、直接排入海洋的冷排水再次發揮功能,完成當地人稱「鑽石水」的海水利用範圍。

 台灣液化天然氣使用現況

  台灣自1990年起從印尼進口第一船液化天然氣(LNG)後,成為亞太地區第三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國家。目前台灣現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分別位於高雄永安及台中港。依中油數據統計,台灣在 2015 年進口量達1,420 萬公噸,是全球第五大進口國;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17年台灣進口更達近1651萬公噸(16,507,580)液化天然氣,其依賴性不容小覷。

新場規劃的LNG冷排水系統設置了智慧型水質檢測模組,讓水質監測更加科學化  液化天然氣在-162℃左右的溫度下壓縮為液態進行運輸,到達接收站後,在轉化為常溫氣態天然氣的過程中,需要引用大量經消毒過的海水進行熱交換,同時會產生溫度約22-24℃的冷排放水。

  為了維持管線的清潔,並避免藤壺等附著性生物阻塞等影響,液態天然氣氣化過程所取用的海水會先經過雙重過濾,並電解海水產生微量次氯酸鈉,減少水中浮游生物量。特別在夏季,為了讓排放水溫度與環境溫度相近,往往還需要再經過次升溫程序後才排放。倘若能直接將這種冷排放水供應給在地養殖業使用,不但可讓冷排放水擴大利用效益,更能建立與當地養殖業互利的模式。

高雄永安廠案例

  1990年,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在高雄市永安區設置了液化天然氣接收港,透過液化天然氣熱交換,產生了大量經消毒、過濾、水質優良的冷排水,且溫度多維持在22-24℃之間。2005年開始,永安區養殖業者開始使用中油的冷排水從事養殖生產,不但提升當地石斑魚的產量,且產出的漁品肉質與口感更優。

目前新場規劃運用冷排水養殖冷水性魚類,鮑魚為台灣近年來進口大宗的冷水魚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組長陳建佑說明,養殖漁業主要管理三個因素,分別是魚體、環境與病源。中油的冷排水提供了22- 24℃的穩定溫度,在恆定溫度的環境中,無論是水中藻相的觀察、疾病的控制都更容易預測、評估,如此更能提升魚苗健康的機率,也降低用藥風險。

  漁業署從2004年起開始規劃永安養殖漁業生產區LNG冷排水共同引水工程計畫,五年間投入3億9,800多萬元建造海水供水渠道、箱涵及管線等共計5,026公尺,供應周圍約500公頃養殖區域。

  搭建管線期間,由於位處當地漁民海水管線交匯處,若遇有漁民既已裝設的馬達、線路等常需與民眾溝通。推動時,除了建置場地、提供技術合作外,更需要產官學研、民間協調整合才得以完成。

LNG冷排水未來運用展望

大西洋鮭魚也是台灣相當受歡迎的冷水魚種,規劃利用冷排水養殖後,希望能做到部分進口替代  將LNG冷排水循環再利用於養殖漁業,因水質穩定又減少換水頻率,提升了養殖魚隻的存活率,同時也降低魚隻病變的機率,免除施藥的風險。再則,因為統一埋設管線,也改善了沿岸管線雜亂密布的現象,美化濱海景觀。最後,由於引入的冷排水為純海水,也降低養殖時抽取地下水比例,減緩地層下陷。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目前LNG主要運用於夏季降溫池水,尚未開發出冷水性魚種的養殖。陳建佑表示,台灣目前鮭魚、比目魚、鮑魚等冷水性水產品每年進口超過2萬公噸,達新台幣60億元以上,且進口量逐年遞增。未來擬進一步運用冷排水開發冷水性物種養殖,除了進口替代考量外,希望藉此帶領台灣養殖漁業擺脫一窩蜂單一魚種養殖模式,進行產業轉型與技術升級。

 

受訪者:漁業署養殖組組長 陳建佑

審稿專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副處長 郭坤峯

其他推薦文章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農田水利之永續經營
還原我國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事實真相
畜牧業運用沼氣發電 結合農田再進級
引言
濱海綠色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