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好好吃飯 從小教起 認識食材有方法 地產地消最安心 營養午餐吃有機蔬菜 查詢系統讓家長放心 結合各界資源 食農教育更全面 推動食農教育的一百種做法 領先一步的食育小學堂 溫柔的飲食革命,幸福農莊建構的幸福餐桌 食農趣
分享至 line line

結合各界資源 食農教育更全面

屏東四維國小校內開闢農田,帶學生實際下田(照片由四維國小提供) 屏東縣四維國小去年在校內種芝麻、大豆、蕎麥等作物,教師帶領學生實際下田,開拓學生對於食物、農業的認識。四維國小六年級的郭子億說:「 大豆最讓我們驚訝了,原來它們就是萬丹鄉最有名的作物──毛豆,每天走路上學時在路邊常常看到的毛豆,我們現在居然也可以自己種呢!」

 第一次參加實作課後,四維國小六年級的陳玟穎說:「我記得那天的午休時間,大家睡得最熟、最安靜,臉曬得紅通通的老師也是。」

食農教育 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

 台中五光國小一年甲班小朋友人人都有自己的黑豆要照顧(照片由五光國小提供)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學校帶領學生認識食物、農業,「食農教育」日漸受到重視。所謂的食農教育,就是要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培養選擇食材的能力,並且對農業生產者有更豐富、立體的認識。

 日本在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把食育視為義務教育,政府各部門一起來推動,包括推廣學校使用在地食材、學生參訪農園、鼓勵地產地消等方式。

 長期研究、推廣食農教育的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張瑋琦認為:「日本的食育基本法不單只是飲食教育法,或食品安全管理法,還肩負提升國民對食物生產的了解,促進糧食生產及地方活化的目的,而食農教育正是達成這些多元目標的手法。」

民間團體進行食農教育的方法多元

 在台灣,近年來有許多單位推動食農教育,包括非營利組織、農會、社區組織、農業生產者團體等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與學校合作推動食農教育。

 在民間團體部分,主婦聯盟長期關注校園營養午餐議題,並且培訓志工,到小學帶小孩一起讀綠繪本,介紹加工食品與天然食材的差別、慣行蔬菜與有機蔬菜的差異,其中與台中市黎明國小合作的綠食育課程,因為課程規劃由淺入深、由概念到實作,因此還吸引台中市長胡志強的關注,打算加以推廣。

 食農教育的作法多元,料理、銷售都是可行方法(照片由台東縣永續發展協會李昌諭提供)此外,由喜願麵包坊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合作的校園種小麥計畫,已經進行三年多,由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種種小麥、大豆、芝麻、蕎麥,全台有近五十所國中小熱情響應這項國產雜糧復興運動。

 除了上述主婦聯盟、教師工會從教育面出發,不少農業團體則以擅長的農業實作經驗、生產者現身說法,提供學生實地體驗、現場講解的學習經驗。

 四健會去年在全台各地舉辦食育小學堂,帶動不少大學生志工與小學生,對於食農教育有更多認識。新北市蘆洲區農會長期舉辦食農教育志工培訓,訓練出一批能在社區、校園推動食農教育的種子隊伍。淡水區農會為在地的新市國小學生,舉辦蔬果栽培體驗課程。陽明山竹子湖的湖田社區發展協會與附近的薇閣國小、湖田國小合作,帶孩子們在社區的稻田中插秧。

地方政府以法令推動食農教育

 在地方縣市的部分,也依照各自縣市的情況,策劃各式推動食農教育的政策。台北市產業局設置一套一學期的農事體驗課程,協助五家農場與八所小學合作,讓學生實際體驗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歷程。新北市則是與農糧署合作,舉辦食農教育研習課程,培訓一百六十位種子教師。

 農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與地方社區合作推動食農教育(照片由台東縣永續發展協會李昌諭提供)台南市在去年規劃一套食育教材,最大的特色是以台南在地食材為題材。並且台南市也是全台各縣市率先制定「學校午餐自治條例」的縣市,強調營養午餐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低碳飲食」、「資源回收」、「產地產銷」、「飲食禮儀」等原則。

 今年五月,宜蘭縣政府也公布「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草案,推動無毒或有機農場優先供應學校營養午餐,為了將食農教育融入校園,未來全宜蘭縣的國中小都必須設立教育農園,地點可以在校園內或者附近農田,而且學校不得提供有害健康的食品給學生。

 高雄市政府近年也推動「在地食材食育計畫」,訂定學校營養午餐使用在地食材的獎勵辦法,學校採購在地食材比例最高的前四十所學校將給予敘獎。

農委會將規劃推動食農教育的總體策略

 除了民間團體、地方縣市,農委會更是積極從政策面鼓動食農教育。去年農委會舉辦產銷履歷教案徵選活動,期待教師以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認識台灣在地安全的農產品。徵選活動獲得廣大的回響,更有九十三件教案投稿,內容多元,例如以大富翁遊戲介紹產銷履歷、以劇本或歌曲呈現、帶學生寫信給生產者、到賣場採買、到產地拜訪等。

 農委會農糧署也舉辦學童種稻體驗活動,去年共有五十五所小學、六千兩百多個學生實際參與種稻,成果發表時,家長、社區人士參與人次近兩萬人,有效宣傳地產地消、米食營養等理念。學生實際體驗農事,是最有感覺的食農教育(照片由屏東縣四維國小教師吳忠勳提供)

 雖然台灣近幾年食安問題頻傳,但民間、校園也有了轉變,日漸重視食農教育,並且開展出各式推動手法。在這些基礎下,農委會今年將進行全面盤點,成立專案計畫,嘗試從政策劃面思考推動食農教育的可行做法,讓政府與民間團體分進合擊一同為食農教育而努力。

 農委會將委託專家團隊進行「我國食農教育推動策略之研究」,分析日本等國家推動食農教育的具體做法與模式,以作為我們推動食農教育之參考。同時也將結合家庭、學校、社區、餐廳、農漁會等面向,發展出結合在地農業的食農教育。

【撰文、攝影∕馬富宏】

其他推薦文章
圓夢新管道—農民學院 開創農業3.0
不分老中青,一起打拚
公平貿易,守護生態也照顧農人
無毒農業島最佳藍本─花蓮無毒農業
農村遊學相揪夥
文創巧藝 農村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