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業澎湃一百

ㄧ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璀璨澎湃的台灣蘭花 分享到Facebook

  蘭花堪稱台灣農業的超級巨星。這項百年產業在二十多年前開始起飛竄升,成績之亮眼,令全球刮目相看。

  
  「2010年,台灣蘭花產值高達1.16億美元,比起2009年又成長了36%!」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的副秘書長曾俊弼如此說道。


蒐集種原,厚植根基


  女王在四十五分鐘的停留時間內,花了五分鐘駐足台灣攤位前,聽取張小月解說台灣蘭花之美 打從日治時代與民國初年,台灣養蘭人士已在世界各地蒐集蘭花品種。之後,由於養蘭大都栽種在士林官邸,因此蘭花品種是以蔣介石命名,並借蔣夫人之名,俗稱為「美齡蘭」。

  1950年代,一款蘭花郵票打響了蘭花知名度,使得愛蘭、養蘭人口倍增。當時,養蘭屬於怡情養性的趣味栽培,接觸蘭花的人士大多知識層面高、經濟寬裕,如教師、公務員或商賈,他們願意投入心力,積極蒐集品種,厚植了台灣蘭花的實力。

  從小家裡養蘭,自己又有二十多年栽培蘭花經驗的曾副秘書長說:「我是跟著台灣蘭花的成長,一路走過來。」1970年代,台灣蘭花進入蒐集品種、育種與欣賞階段,不僅品種優良,也擁有豐富的種原。「有了足夠種原,日後才有本錢改良品種。」曾副秘書長一語道破了台灣蘭花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繽紛亮麗,登上世界舞台


  80年代,台灣蘭花開始轉型,從趣味性栽培邁向商業規模。「養蘭是可以賺錢的,」曾副秘書長說:「這二十多年來,台灣養蘭的硬體從簡易的溫室,逐步擴增到自動化設備。由於設備提升,加上新觀念、新技術引進,養蘭進入了產業化規模,走到今天,成果十分驚人。」

  除了硬體設備,80年代台灣出現了一棵帶有黑色斑點的蘭花,隨後便在育種上,搭配各式花色與斑點,呈現出更多姿多采的組合。台灣蘭花得以繽紛亮麗站上世界舞台,這款黑色斑點花功不可沒。

打敗聖誕紅,位居冠軍寶座
  早期全球的盆景需求以菊花最盛,後來改由聖誕紅稱霸世界。接著,全世界都在尋找能夠打敗聖誕紅的花種。由於能源成本不斷飆高,行銷全球的花必須質感好,具欣賞價值,價格高,同時又能商業化經營。「大家找來找去,認為蝴蝶蘭最有潛力。」

  那麼,台灣如何搭上這股全球蝴蝶蘭熱潮呢?曾秘書長說:「歐洲市場雖然是我們自己開拓,但真正說起來,最後能有如此亮麗成果,還得感謝荷蘭。荷蘭最初的蘭花品種來自台灣,他們從台灣收購品種後,自己做篩選、分析,比如從1000個品種中篩選出100個品種,而最後量化生產只有10個品種。」

  除此之外,荷蘭也有高明的生物技術與豐富的商業操作經驗。「台灣雖然自行開拓歐洲市場,但畢竟產業規模小。直到引進荷蘭的產業操作,包括經驗和觀念,蘭花外銷才有了轉機。之後,台灣的蘭花品種,加上荷蘭的商業模式,終於大開歐洲市場,得到翻天覆地的成長。」

  至於美國市場,自從有了輸美溫室認證,台灣蘭花栽種的溫室設施與管理,完全符合美國農業部規定,因此得以帶土或水草輸入,再搭配海運技術提升,確保了蘭花的生命力與品質,良率高達95-100%。隨後又有輸加拿大、輸紐西蘭認證,「我們從一開始的生產條件下手,一路嚴格把關,自己把門檻提高,讓後續的競爭者難以追趕。」就這樣,正當蝴蝶蘭取代聖誕紅,榮登本世紀冠軍花的同時,台灣蝴蝶蘭也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盆花。

務農也有大作為

  回首養蘭經驗,曾副秘書長說:「從前養蘭很辛苦,過年時,蘭花需求量最大,偏偏花還沒開;等到三月,蘭花終於盛開了,卻沒了市場。或者,你有貨,別人也有貨。」

  如今拜生物科技之賜,花農能夠掌控蘭花的生長特性,使得原本三月開的蘭花提前盛開應景。然而,在蘭花生意達到供不應求之前,必須在成本和銷售上小心拿捏,尤其目前能源貴,可是花價卻越來越低。「凡是商業經營都有辛苦的一面。現在勞力成本轉成設備成本,但人力需求還是最大缺口。」年輕人對務農興趣缺缺,雖說是科技農業,但總歸是農業,不如電子科技吸引人。

  「其實不管從事哪一行,最重要的是堅持。以養蘭來說,一個品種的育成要五到七年。例如以白花和紅花雜交,必須等到雜交後的植株開花了,才知道結果是不是預期。如果不如預期,需要調整,又是另一個五到七年。」曾秘書長話鋒一轉:「但農業是可以賺錢的。年輕人只要心定得下來,打破迷失,不被表象和傳統觀念阻礙,以他們的創意手法和觀念,確實掌握資訊,務農並不比上班族差。如果肯努力、願意堅持,當個現代農夫也可以有一番大作為!」沒錯,澎湃亮麗的台灣蘭花產業已經給足了見證。


駐英代表張小月迎接伊莉莎白女王

駐英代表張小月迎接伊莉莎白二世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