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分享至 line line

農業策略聯盟2.0,打造農業生態系

在全球化浪潮與數位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下,傳統農業經營模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單一經營者往往難以應對市場波動、供應鏈複雜性及技術變革等問題。因此,農業部農糧署近年積極推動農業策略聯盟,藉由集結多方力量,促成農民團體、農企業組織間跨域合作,並進一步推升農業策略聯盟2.0,著眼於跨產業鏈結與高附加價值創造,打造農業生態系,提升產業韌性,為永續產業經營鋪設堅實基礎。

提升產業鏈韌性從供應鏈整合到農業生態系形成

有別於過往供給導向之上下游供應鏈產業整合,農業策略聯盟2.0更加重視跨產業合作與附加價值的提升。這不僅包括農會、農民團體與農企業的參與,還促進多方資源整合,推動農業生態系的形成。

中心衛星體系為農業策略聯盟開展的關鍵。以中心廠經營主體(農民團體或農企業)為核心,衛星廠(周邊農民、農民團體或產銷班等)為支持,共同構建高效率、高穩定性的供應鏈網絡。該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藉由專業性分工與制度化的經營管理,強化各關鍵環節的運作效率與降低風險,例如品質管理、物流規劃及加工技術等。同時,透過聯盟組織間的垂直整合與水平擴張,進一步增強了產業韌性,使整體生態系統能更靈活地應對外部挑戰。

組織合作.價值共創.永續經營—從 ESG 角度實現永續目標

農業策略聯盟精神在於各方資源與能力的互補與共享,透過整合不同角色的專業知識與市場優勢,創造價值鏈的全新附加價值,不僅有助於提升技術和知識的傳遞,並透過資源整合、技術共享及多元行銷、產品加工加值和出口拓展等策略,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影響力,使產業各環節不再孤軍奮戰,而是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

聯盟的成效不僅體現在經濟收益的增長,更包括供應鏈穩定、技術進步及對社會環境的正面影響。隨著全球對 ESG(環境、社會、治理)趨勢的重視,農業策略聯盟透過企業及組織之間的合作,整合資源、分享知識和技術,並借助規模效應擴大影響力,共同驅動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逐步成為引領產業進步的重要工具。

以下列舉說明:

1.環境保護(E):農業策略聯盟透過異業結盟合作創新,推動循環經濟,著力於減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如甘藷策略聯盟透過甘藷格外品青貯技術,轉化為泌乳牛及羊之飼料;鳳梨策略聯盟共同開發鳳梨全植栽的應用產品,包括以鳳梨葉纖維開發機能性紡織材料、鳳梨莖酵素提煉等相關新應用;香蕉策略聯盟則推展香蕉葉與香蕉假莖多元應用,為繼鳳梨纖維後最具潛力之農業副產品。

圖說:甘藷策略聯盟-青貯調製技術 (圖片提供/甘藷策略聯盟)

圖說:甘藷策略聯盟-青貯調製技術 (圖片提供/甘藷策略聯盟)

圖說:鳳梨葉取纖整備與纖維成形。(圖片提供/農糧署)圖說:鳳梨葉取纖整備與纖維成形。(圖片提供/農糧署)

圖說:鳳梨葉取纖整備與纖維成形。(圖片提供/農糧署)

2.社會責任(S):農業策略聯盟透過契作模式,保障農民收益,並依據市場需求整合供給,優化農產品供需結構。這樣的模式在許多策略聯盟中得以實現,如大豆策略聯盟透過「CBA」(田間生產社群、初級理集貨場、區域採收後調製中心)分區分責作法,從品種選別到採收後的精選、分級、儲運、配送及行銷,確保供應鏈的整體效能和產品品質;大蒜策略聯盟則引進農業改良單位研發之種植省工機械,如附掛式大蒜種植機、大蒜磨根機等,有效提升作業效率及紓緩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圖說:大豆策略聯盟完整有效的供應鏈及管理模式。(圖片提供/大豆策略聯盟)

圖說:大豆策略聯盟完整有效的供應鏈及管理模式。(圖片提供/大豆策略聯盟)

圖說:大蒜策略聯盟引進農業改良單位研發之種植省工機械,有效提升作業效率及克服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圖片提供/農糧署)

圖說:大蒜策略聯盟引進農業改良單位研發之種植省工機械,有效提升作業效率及克服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圖片提供/農糧署)

3.公司治理(G):農業策略聯盟整合產製儲銷供應鏈體系,以系統化風險與管理,在產業競合中引導合作,並採取多元市場策略,透過市場區隔分散競爭強度,結合國家隊模式拓展海外新市場。例如,鳳梨策略聯盟透過品管指標建立及外銷集貨包裝場健檢,穩定果品到港品質;香蕉策略聯盟透過外銷供果園與外銷業者契作契銷,建立符合外銷市場需求之高品質與專業化的生產;甘藷策略聯盟則由五大產區領袖自主合作成立,採用結構創新的模式,依照其功能與定位進行同業與異業結盟,並且成立台灣甘藷產業發展協會,集眾人之力,以團體之勢迎戰全球市場

圖說:鳳梨策略聯盟-整合產製儲銷供應鏈體系(圖片提供/鳳梨策略聯盟)

圖說:鳳梨策略聯盟-整合產製儲銷供應鏈體系(圖片提供/鳳梨策略聯盟)

圖說:甘藷策略聯盟團隊合作進行海外參訪見習,打造更多媒合商機。(圖片提供/甘藷策略聯盟)

圖說:甘藷策略聯盟團隊合作進行海外參訪見習,打造更多媒合商機。(圖片提供/甘藷策略聯盟)

結語

農業部農糧署目前已輔導籌組香蕉、鳳梨、柑橘、文旦、番荔枝、金柑、洋蔥、大宗蔬菜 、大蒜、落花生、 甘藷、柳橙、紅豆、大豆、咖啡等計15項作物策略聯盟,成功促進農業跨界合作與打造農業生態系網絡,提升產業韌性。未來,隨著農業轉型升級的加速,策略聯盟將成為農業永續發展的核心力量。

透過策略聯盟的合力推進,臺灣農業不僅能更高效地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還能在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中發揮引領作用。這不僅是臺灣農業的一次創新飛躍,更是實現農業永續發展的一份具體承諾。成為帶動農業整體進步的核心力量,也為農業的永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