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節氣與生活 節氣與生活
活出神農光采 歷屆神農得主 從耕牛到鐵牛 農民守護神 節氣與生活 精采活動
放大格局,活出神農的光采
 

  「神農獎」創立於民國72年,由當時省政府主席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指示辦理,從全台各地優秀農民中,嚴選十位箇中翹楚,堪稱菁英中的菁英。神農獎的創辦,不僅提升了農民的信心與社會地位,歷年來,藉由鼓勵表揚專業並具開創性的傑出農民,更使台灣農業在穩定發展中,另有一番銳不可擋的競爭力。民國百年,近千位神農獎得主薪火相傳,台灣農業已可預見生生不息的永續前景。

  實際上,每一位「神農獎」得主,背後都有一則則激勵人心的故事。對他們而言,神農獎是榮耀的桂冠,往往也是使命的開始。他們把農業推廣視為己任,積極投入,帶動了台灣農業與農村的發展。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神農獎第一屆傑出農家婦女得主,也是目前「傑出農民協會」理事長──吳陳定女士的故事。

吳理事長的神農獎盃與前總統李登輝合照

▲吳理事長的神農獎盃與前總統李登輝合照

勤奮+眼光+格局 從七分地做到六甲地!

  吳理事長於民國15年出生,婚前是上班族,先後擔任教師與會計;婚後跟著夫家務農。
「剛嫁到山上,我很不習慣,早上起床心想:完蛋了!這一生要怎麼過呢?這些農事,我做得來嗎?」然而,吳理事長秉持台灣婦女堅毅的特質,從一竅不通的生手搖身一變,成了務農專家。她說:「我一直做、一直做,不懂的就認真看、努力學。」一般農家並不看好市區來的職業女性,認為她們不可能適應山上生活。但吳理事長認真經營,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夫家的祖產有五甲地,七個孩子分家時,吳理事長的先生獲得了七分地。起初,他們種竹筍、相思樹,經濟效益不高。隨著孩子出生,生活很艱辛。「我每隔三年生兩個孩子,種田的收入不夠生活開銷。」於是吳理事長拿出娘家給的一千元,讓丈夫外出做生意,生意做得很不錯。「我先生用賺來的錢買磚、買材料,蓋了三合院。」有了自己的房子,但生活仍舊不寬裕。

  那是光復初期,或許是「由市區嫁到山上、從上班轉為務農」,生活的變動已讓她經歷了眼界的開展,吳理事長比一般農家婦女更具眼光:「我看得很清楚,知道不能只待在偏僻山上,悶著頭種田。」因此,她利用農閒時間,和先生下山四處打探,終於在中南部找到生機。

  「農忙只有半年,剩下的半年,我們做農產外銷生意。冬天,我跟著先生從台中、東勢買農產品,一路買到雲林、嘉義。」他們的生意格局很大,不僅包下整座山的果園產品,包括椪柑、柳丁等等,還親自帶著工人採收水果,並做分級包裝,以貨車運到淡水、花蓮各個農產青果合作社,辛勤做起農產品外銷。

吳家也做過農產外銷,柳丁為其中一項

▲ 吳家也做過農產外銷,柳丁為其中一項

  「務農只要很努力,認真做,就會有成就。」勤奮,加上獨到的眼光、氣魄和格局,讓吳理事長的經濟狀況大為改善,她說:「我們兩三年就賺錢買一甲地,一共買了六甲地。」

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一起努力

  除了種田、忙外銷,吳理事長有八個孩子,四男四女,家庭教育怎麼辦?山上沒有幼稚園,孩子的學前教育,都是她利用空檔親自教的。孩子上了小學,她每天三點鐘摸黑起床煮早餐,四點鐘叫醒孩子們,張羅他們吃飯、上學。「為了早起,我晚上都不敢睡太熟。」孩子就讀山下的五股國小,從家裡出發,得走一個多小時路程。到了傍晚,吳理事長要下山接孩子,晚上又得充當家教,教孩子們功課。「我的孩子數學都很棒喲!」她說得神采飛揚。

  吳理事長的三女吳秀蓮回憶:「媽媽很嚴格,我們都要拿成績給她看。」不過吳理事長很開明,她尊重孩子的選擇,不會擅自幫孩子決定未來。「媽媽提供各種學習機會,我們這些孩子彼此之間會競爭,也知道自己不努力,等於放棄了機會。」

吳理事長與三女吳秀蓮

▲吳理事長與三女吳秀蓮

緊跟專業團體 積極提升品質

  吳理事長的成就,早在72年獲頒神農獎時已得肯定。她與先生積極參與農產品改良和研究,接受農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輔導,並響應各種耕作實驗示範,先後成為農業栽培示範區與施肥示範區。

  「一開始是種稻子、花生、地瓜,後來慢慢改種蓮霧、芭樂、綠竹筍。當時去南部也學了很多,實地瞭解別人怎麼種。」北部的綠竹筍和泰國芭樂,是他們率先引進。「經過不斷試驗和轉種,最後專攻綠竹筍。我們的綠竹筍品質好,一個上午賣700當年吳家的綠竹筍廣受歡迎 ,供不應求斤,而且從來不隔夜,早上趕著採,數量再多也一定當天就賣光了。」當年吳家的綠竹筍在三重一帶熾手可熱,供不應求。

▲當年吳家的綠竹筍廣受歡迎 ,供不應求

  得獎後,吳理事長的關懷面,不僅從家庭擴大到社區,她的足跡也遍布全台,熱心關切台灣農業,格局越來越來。「我們要推廣無毒沒農藥的農產品,讓人吃了健康,而且品質要夠好,在國際上才有競爭力。」 技術不藏私,學習多分享,這不僅是口號,而是吳理事長扎扎實實地走過來的。她到台北上課,回山上後隨即把所學一切教給鄰里。

冠軍人生:走正直的路 看美好的一面

  認真、積極、走正直的路,讓吳理事長活出了冠軍人生,並且延續到後代。這些年,吳理事長配合政府,帶著大家做產銷履歷,提高農產品銷售。吳秀蓮說:「媽媽的產品一直都有冠軍口碑。」

  回首過往,吳理事長說:「我一直工作、一直鍛鍊自己,忙到沒時間生病。」她當鄰長時,修整路樹都是自己做,沒花公家的錢。至今八十多歲,她時常拿著掃把,清掃周邊道路和公共設施。「我是把做公益當作休息。」吳理事長一句話,輕輕帶過數不盡的感人事蹟。

現代神農 光采如昔

  古代神農氏製耒耜以播五穀,勤耕耘以足衣食。現代神農則立足工商社會,導入新工法,注入新生命,踏實勤耕,為農業開創新局。吳理事長的故事,讓人彷彿瞥見古今神農的光采在時空中交相輝映,照亮世間。

5_6.JPG
▲吳理事長73年獲獎的神農獎座

【撰文/陳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