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
|
回首頁
|
百年LOGO意象
驚蟄、春分
俗話說春雷一響大地春回,「驚蟄」是這樣一個生氣勃勃、具有聲光效果的節氣!冬眠的生物和昆蟲統稱「蟄」,春雷響起時會驚醒冬眠中的萬物,使萬物恢復活動及生機,就是所謂的「驚蟄」。諺語「驚蟄鳥仔曝翅」,意思是驚蟄之後氣溫升高,不只是冬眠的動物會出來活動,連鳥兒都會飛出鳥巢,停在樹枝上曬太陽。
「立春」過後,氣溫逐漸回暖,來自南方的暖空氣會漸漸增強,與籠罩在台灣的冷空氣產生旺盛的對流,而引起打雷閃電的現象,稱為「春雷」。春雷一響,害蟲益蟲一律被驚醒,所以古人為了防害蟲便有兩項習俗,一是聽到第一聲春雷響時,要趕緊將衣服抖一抖,據說可以經年不受蝨子跳蚤侵襲;一是驚蟄日要取石灰灑在門外,這樣蟲蟻整年都不敢上門。
在每年3月5、6日是驚蟄的節氣,這時正是農民忙著插秧撥種的時刻,農民會依照往常的經驗判斷,春雷如果在驚蟄之前響起,就表示當年雨水會很多,甚至可能會發生水災;但是如果過了驚蟄,春雷卻還沒響起,就有可能會鬧旱災,因此驚蟄的節氣神就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鎚,當雷公用鐵鎚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就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在「驚蟄」過後的節氣是「春分」,因為土裡的蟲、鼠、蛇等等生物都開始出來活動了,所以農夫得更加注意剛種植的農作物的蟲害問題,因此「春分」是農夫最忙碌的時候呢!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在赤道上,使南北半球各地的白天和夜晚一樣長,這天剛好在「立春」與「立夏」的中間,所以稱為「春分」。
從「春分」之後,太陽照射的位置會逐漸往北回歸線,白晝漸漸變長,農家子弟下田的時間也變早了。因為氣溫的回暖,進入百花盛開的春季,農家諺語:「2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分有雨病人稀,五榖稻作處處宜」都是形容這個時節適合五榖耕作,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分如果下雨,人們就會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增添衣物,生病的人就少了。俗諺「二八月亂穿衣」,則寫實的道出農曆二月、八月氣溫變化多端的景象。
春分時節萬物生機蓬勃,西部海域等溫線隨氣候移動,漁民會有不錯的收穫,而果農們忙著培育果樹,種茶的茶農也忙著採收第一季的春茶,還有杏花、桃花、李花、台灣百合、杜鵑等陸續盛開,在這百花盛開,桃李爭豔的時節,不妨趁著假期帶著應景的「春捲」到郊外野餐、賞花踏青,記得多帶一件外套,以適應「春天後母面」忽冷忽熱的天氣。